7月2日,站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的演講臺上,農民工劉俊以幾句純正的英語作為開場白,講述了自己對學習的渴望。這一天,他欣喜地獲知,北京大學開辦的平民學校將實現(xiàn)自己的求學夢。
劉俊是北大學生宿舍管理中心的清潔工,來自于湖南農村的他,5年前高考落榜后,開始了打工生涯。一年前,他來到北京,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臨時工。在北京大學里,像劉俊這樣的臨時工共有3000多人。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一項校內調查,在學校里打工的臨時工,大多比較年輕,處于高中到大學教育階段的年齡;他們的文化程度,大多為初中畢業(yè)水平。這些人普遍感覺到自身學歷水平、技能同就業(yè)市場需求存在差距,有著強烈的培訓意愿,但緊張的工作、相對高昂的培訓費用以及稀缺的培訓機會,使他們難以實現(xiàn)這一愿望。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一直十分關注農民工的教育培訓問題,并進行了持續(xù)的研究。2005年下半年,學院組建了“農民工繼續(xù)教育與培訓模式研究”暨平民學校實驗項目團隊。項目組通過調查研究,獨創(chuàng)出“高校+志愿者”模式,聯(lián)合學校工會、團委、后勤黨委等校內管理部門,招募富有社會責任心的教師和學生志愿者,開辦平民學校。
教育學院教授、平民學校項目負責人丁小浩介紹,北大平民學校目前已完成了教師招募工作,在招募到的40多名志愿者中,絕大多數是北大在校生。在對志愿教師進行培訓后,平民學校將于9月中旬開學,通過以志愿者為主的教學模式,為支付能力較弱但有培訓需求的校內務工人員開展職業(yè)發(fā)展觀、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免費培訓。培訓為期4個月,開課時間暫定在每周的周末。平民學校將定期編輯《北大平民學校簡報》,通過這一途徑,讓暫時不能接受培訓的工友也能從中受益,實現(xiàn)教學信息的透明化和廣泛傳播。
北京市教育工會負責人表示,將在北京70多所高校中推廣北大的這一做法,動員高校、教育界以及全社會給農民工的教育培訓以更多幫助。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