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崛起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間,其后歷經三百余年的輝煌,成為中國商界的奇跡。明朝中葉,社會經濟有長足的進展,在我國東南部出現(xiàn)了許多貿易重鎮(zhèn);丈坛藢⒈镜氐闹、木、瓷土和生漆、茶葉等土產運銷外,也以歙硯、徽墨、澄心堂紙、汪伯立筆等產品,推動了貿易的發(fā)展。那時鹽的產量不高,成為最緊俏的商品;丈探洜I鹽業(yè)的人愈來愈多,直至將一向以經營鹽業(yè)為主的山西、陜西商人集團擊敗。當時在揚州的徽州鹽商,或為場商(專向灶戶收購食鹽),或為運商,各有其生財之道。休寧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間從事販鹽,擁有船只千艘。此時的湖廣是淮鹽暢銷口岸,所銷之鹽占淮鹽的一半以上。
明清時期徽商之富,稱得上是“富可敵國”。清代乾隆年間,僅徽州鹽商的總資本就可抵得上全國一年財政的總收入;揚州從事鹽業(yè)的徽商資本有四五千萬兩銀子,而清朝最鼎盛時的國庫存銀不過7000萬兩。乾隆末年,中國對外貿易有巨額順差,關稅盈余每年85萬兩,而出口商品中由徽商壟斷經營的茶葉位居第一。蘇北的儀征、淮安等地由于鹽業(yè)市場的繁榮,當時有“無徽不成鎮(zhèn)”之說;丈掏ㄟ^鹽業(yè)生意,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其活動范圍東抵淮南,西達滇、黔、關、隴,北至幽燕、遼東,南到閩、粵;丈痰淖阚E還遠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無論從業(yè)人數(shù)、經營行業(yè)與資本,都居全國各商人集團的首位。
典當業(yè)古來有之,與其他行業(yè)相比風險小,獲利穩(wěn),因此徽商繼鹽業(yè)后大舉進入典當業(yè)。歷史上記載說:金陵當鋪總有五百家,大部分為徽商所有。后來他們把典當行設到鄉(xiāng)村小鎮(zhèn),至此社會上又流傳起“無典不徽”的諺語。就連典當行的掌柜稱為“朝奉”,也源自徽商俗語;罩莘窖猿闪水斾伒耐ㄓ眯性挘豆沤裥≌f》、《拍案驚奇》等明清小說所反映的相關內容也多取材于徽籍典商。
隨著江南棉布的進一步商品化,徽州布商的足跡很快遍及蘇浙盛產棉布的大小城鎮(zhèn)。明末嘉定縣錢門塘丁娘子織的布匹質地特別精良,有個徽商在她住的胡同中租賃屋子居住,專門收購這種布行銷各地。于是錢門塘附近的外岡等鎮(zhèn)都紛紛仿效丁娘子的織法,所織之布都被稱為“錢門塘布”,這成了徽商手中的暢銷貨。到了清代,徽商一般都集中蘇州市鎮(zhèn)附近開設布莊。在那些并不產棉而棉織業(yè)又很發(fā)達的地方,徽商還設立以棉花換取棉布的牙行,叫作“花布行”。為了營造自己的品牌,他們都在自己加工的色布布頭上標明本字號的專用圖記。康熙年間,徽商汪某在蘇州開設“益美”字號聲譽大起,一年中售布達百萬匹。自此以后的200年間,各地都把益美的色布奉為名牌;丈踢是最活躍的棉布販運商,康熙時徽商在北京前門外開的日成祥布店生意就十分興隆。
米商也是徽商的重要一支。明朝中葉以后,素稱“魚米之鄉(xiāng)”的蘇浙由于城市發(fā)展人口增加,糧食反而不能自給。于是徽人便迅速擴大經營,成為吳楚之間從事糧食貿易的主要商幫。史載,乾隆年間徽州休寧人吳鵬翔販運四川米沿江東下,正好碰上湖北漢陽發(fā)生災荒,他一下拋售川米數(shù)萬石,由此可見販運的規(guī)模。
徽州山區(qū)盛產名茶,尤其是休寧、歙縣所產的松羅茶最好。于是茶葉貿易逐漸成為徽商經營的主要行業(yè)之一。清朝乾隆時,徽州人在北京開設的茶行有7家,茶商字號共166家,小茶店達數(shù)千家。在漢口、九江、蘇州、上海等長江流域的城市,幾乎到處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動。在徽商發(fā)展的極盛時期,江南市鎮(zhèn)的盛衰完全系于徽商的經營?兿倘酥芴┌钤谔K州周莊創(chuàng)設商業(yè),帶動了該鎮(zhèn)的繁榮。據(jù)萬歷《嘉定縣志》記載,嘉定縣羅店鎮(zhèn)“徽商湊集,貿易之盛,幾埒南翔”。
近代徽商代表
近代徽商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江春和鮑漱芳,他們都是歙縣人。江春早年鄉(xiāng)試失敗,于是棄學經商,寓居商業(yè)中心揚州。他深諳官商結合的道理,乾隆六次下江南,江春徘徊接駕,并個人捐銀30萬兩。乾隆對他頗有好感,為他手書“怡性堂”匾額,賜封為內務奉宸苑卿,授以布政使之銜。揚州瘦西湖有一座磚砌三層白塔,酷似北京北海公園的喇嘛塔,相傳此塔就是江春所建。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充分反映了徽州鹽商的財雄勢大。鮑漱芳從小跟隨父親在揚州經營鹽業(yè),也沒有科舉經歷。他多次捐款為朝廷濟困,1805年黃河、淮河大水災,洪澤湖決堤,他先后捐米六萬石,捐麥四萬石,賑濟了數(shù)十萬災民。改六塘河需開山歸海,他集眾輸銀三百萬兩。鮑漱芳屢次捐輸,深得嘉慶皇帝贊賞。乾隆皇帝也曾親筆為鮑家祠堂寫了“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xiāng)”的對聯(lián)。紫陽書院就是得到鮑漱芳捐款才得以重建,并一直保持到今天。
徽商中最有名的當是胡光墉,也就是胡雪巖。胡雪巖生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在錢莊當學徒出身的他辦事勤快,能言善道。胡雪巖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明白大勢。他二十歲時遇見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叫王有齡,缺少進京的盤纏和做官的“本錢”。胡雪巖雖然和他并不相熟,卻立即私下借用了錢莊的五百兩銀子給他。胡雪巖因此失業(yè),但做官后的王有齡感其恩德,視其為生死之交。得勢的胡雪巖利用王有齡在官場上的發(fā)達,開設了錢莊、當鋪、藥鋪,經營絲、茶,迅速暴富。結交王有齡還使胡雪巖的錢莊代理浙江省的藩庫,這樣國家的財產就成了他的周轉資金。1861年當太平軍與杭州清軍激戰(zhàn)時,他組織一批人從上海采集軍火和糧食運往杭州支援清軍。1862年他協(xié)助左宗棠與法國人聯(lián)組“常捷軍”,1866年又協(xié)助左宗棠創(chuàng)辦了福州船政局,并為左宗棠辦理采運事務,成了名副其實的“官商”。
1847年胡雪巖籌建杭州胡慶余堂時,選擇精通業(yè)務的經理。他測試過三個候選人:第一個精通算計,認為開辦藥店的目的當然是賺錢,成為經理之后,可以每年賺白銀十萬兩。胡雪巖聽后一笑謝絕。第二位主張頭兩年少賺,以后再賺大錢,胡雪巖仍然是一笑置之。第三位就是當時松江縣余天成藥號經理余修初。他提出,要使胡慶余堂成為天下首屈一指的大藥店,就要敢于首先虧本三年,等牌子響了之后再大干。胡雪巖認為深得我心,當場決定聘用他。為了打響藥店的牌子,胡雪巖不惜重金從全國各地請來著名的中醫(yī),一起收集研究中醫(yī)的古代驗方。對這些中醫(yī),胡雪巖待為上賓,從不限制他們的研究時間和資金。一旦他們?yōu)樗幍暄兄瞥鲆环N新藥,就給予優(yōu)厚的報酬。在胡慶余堂的店規(guī)中,有一種“功勞股”,就是從企業(yè)的盈利中抽出一份特別紅利獎給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這種紅利是永久性的,一直拿到獲得者去世為止,可見他對人才的重視。
“徽駱駝”與宗族精神
徽州人之所以大批經商,道理十分簡單:徽州地理環(huán)境惡劣,適合耕作的土地少,除了出外經商,恐怕很難找到其他更好的生存方法;罩萦质且粋移民社會,由于交通閉塞,中原的士族在戰(zhàn)亂時期不斷遷移到這個“世外桃源”!缎掳裁逯尽分姓f,從兩晉起,歷代遷移到徽州的名族一共有78個。遷移到徽州的士族們失去了原有的特權,但找到了強化凝聚力的東西,那就是他們的宗族精神。在徽州所看到的宗祠,就是這種宗族倫理的物化。在這種士族宗族文化的熏陶下,徽州民風“益向文雅”。胡適曾經把徽商百折不撓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譽為“徽駱駝精神”;丈痰木薮蟪晒εc這種精神是分不開的,他們不辭勞苦,打破傳統(tǒng)安土重遷觀念,“無遠弗屆”,“走死地如騖”,乃至“數(shù)年不歸”。從前徽州人送子外出習商當學徒,都要叮囑兒子好好干,不能做“茴香豆腐干”。婺劇《對課》中“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唱著要買“游子思親一錢七”(藥謎),而杭州女子白牡丹則隨即揭開謎底,曰:“有道是游子思親當回鄉(xiāng)(茴香)”。顯然,“茴香”的諧音也就是“回鄉(xiāng)”,在徽州亦即失業(yè)的代名詞;罩萑耸裁促I賣都做,唯有兩樣東西最為忌諱:一是茴香,二是蘿卜干——“蘿卜”是因其諧音“落泊”。
徽商的宗族觀念很重,外出經商總是按血緣、地緣聚居,往往是父帶子,兄帶弟,叔帶侄,舅舅帶外甥。徽州人外出經商,在城鎮(zhèn)落腳之后,宗族中的人馬上就會隨之而來,其后鄉(xiāng)黨也會隨之而來。這種以親情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族團體參與市場競爭,在集聚財力、物力、人力及統(tǒng)一行動方面占有很強優(yōu)勢。不過徽商也并非一味講究人情,他們注意用契約的方式來限定這種人情的關系,所以徽州地區(qū)留下的契約文書特別多;丈淘谔幚韮炔炕蛘咄獠康纳虡I(yè)問題時,有一個專門的組織,叫徽商會館。會館在清代十分盛行,不過徽商會館特別多,明清時期徽商會館遍布全國,僅南京一地就有數(shù)處。會館代表商人與官府交涉商業(yè)事務,為徽人舉辦公益事業(yè),有的會館還延師教習同鄉(xiāng)子弟,也代為傳遞鄉(xiāng)人信函和官府文告。會館經費由會館所在地徽商提供。最早的徽商會館為北京歙縣會館,建于1560年,由旅京徽商楊忠、鮑恩首倡。湖北漢口新安會館,從置產業(yè)到擴充道路、開辟碼頭,漸漸形成一條“新安街”。蘇州吳江縣盛澤鎮(zhèn)徽寧會館建了二十多年,有房產、田產和供裝卸貨物用的駁岸,規(guī)模宏大。
乾隆末年,儀征鹽船大火,鹽船被毀130艘,死者達一千四百余人。這似乎是一個預兆:以鹽業(yè)起家的徽商走向了衰落。而清朝末期所發(fā)生的幾個重大的事件,更是直接促成了徽商的落敗。道光年間,鑒于鹽價奇高,兩淮的鹽務制度發(fā)生了變化,清政府把過去鹽商賣鹽的特許權利廢除了,實行運銷分離,徽商從此喪失了世襲的經銷鹽的專利權,于是兩淮地區(qū)大批鹽商破產。太平天國起義,其波及范圍主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這正是徽商經營的主要地域,徽商的生意為之大受影響。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外商的進入使民族資本家群體產生,從而使以宗法關系為紐帶的徽州商幫受到沖擊,這也促成了它的解體。
(中安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