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寧波十一月九日電(白林淼)浙江寧波又發(fā)現(xiàn)一座建于清道光年前后的古藏書樓——抱珠樓,它可與市區(qū)的“天一閣”和余姚“五桂樓”相媲美。
十一月七日,記者跟隨專家來到古城慈城,一睹這座曾擁有數(shù)萬卷藏書的馮氏抱珠樓風采。
記者一進門就看到,這座占地面積近千平方米的明式建筑,由三進兩層木結構樓房組成,樓房之間有天井,天井內鋪設著巨型條石和青石板;最北面的一進兩層樓房就是藏書樓——抱珠樓。這幢樓依小山丘抱珠山而建,僅二三十米高的抱珠山上草木蔥郁,山丘與樓房之間還有一處小花園。該樓雖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風雨滄桑,但基本保存完好。高高的馬頭墻、精致的木梁雕刻、造型考究的樓梯、結實的樓板,處處透露出一股雅致的書卷氣息。
據(jù)介紹,這幢藏書樓為馮存仁堂的五世孫馮本懷所建。馮本懷是慈溪人,中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進士,官至內閣中書,家中富有藏書,其抱珠樓藏書數(shù)量與距離該樓不遠處的另兩座藏書樓“醉經(jīng)閣”、“寄月樓”不相上下!白斫(jīng)閣”為浙東世富馮云濠創(chuàng)辦,當時省內聞名,藏書極豐,馮本懷為馮云濠堂甥;“寄月樓”為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曾祖的胞兄、舉人馮可鏞創(chuàng)辦,藏書與“醉經(jīng)閣”相仿?上в捎诜N種原因,這兩處藏書樓沒有保存下來。
馮本懷還鄉(xiāng)后,“肆力于學,居恒手不釋卷,暇則飲酒賦詩而已!薄耙獰樰嫛断线z聞集錄》、《別錄》、《溪上詩輯》,本懷皆受邀并與之參訂!侗е樯椒吭姶妗窞楸緫血氉。”說明這些傳世作品都是由抱珠樓這個藏書樓刻印發(fā)行的。當時,馮本懷所居住的全部樓房被稱為抱珠山房,北面的后樓即為藏書樓———抱珠樓,原貌保存至今。
現(xiàn)年九十二歲的慈城馮氏家族后裔馮涵才說,當年他曾讀到過該藏書樓內珍藏的不少圖書,受益匪淺。關于馮本懷和他的抱珠藏書樓,光緒《慈溪縣志》內有過記載,在當時可是聞名遐邇的。在附近的“醉經(jīng)閣”與“寄月樓”不復存在后,加上寧波還有大名鼎鼎的“天一閣”藏書樓,抱珠樓就漸漸被人遺忘了。其實寧波人藏書是有傳統(tǒng)的,當時慈城許多家庭也有不少藏書。正是這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才孕育出像“天一閣”這樣舉世聞名的藏書樓。他清楚地記得,新中國成立后,馮本懷的后代馮慶瑞等人將抱珠樓內的藏書全部捐贈給了西冷印社,由西冷印社派人用竹籮來挑,挑了好幾天才全部挑完。
專家認為,除卻“天一閣”和“五桂樓”,抱珠樓應該屬于寧波現(xiàn)今保存完整的第三處藏書樓,頗能代表寧波的文化底蘊,如果能修繕并收集回部分藏書,將此作為一處文化景點來展出,應該很有意義。
慈城鎮(zhèn)有關人員告訴記者,抱珠樓附近有許多歷史文化名居(樓),其中豐子塏故居就與抱珠樓緊緊相挨,F(xiàn)在,該區(qū)域的整體開發(fā)和保護規(guī)劃已經(jīng)編制完成,但抱珠樓何時開工還未確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