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3月1日電 據(jù)中通社報道,陳水扁宣布終統(tǒng)止“國統(tǒng)會”與“國統(tǒng)綱領”,雖然以“終止”取代了原先大聲疾呼的“廢除”,但島內外關注的不僅限于文字上的表述,更重要的是阿扁的下一步將會如何。盡管有綠營人士出來為阿扁緩頰,指短期內陳水扁應會暫時;穑粫呒みM的基本教義路線;但更多的人擔心,阿扁以切香腸的方式不斷沖擊兩岸紅線,這次“終統(tǒng)”過關,已很難沒有下一步了。
民進黨:扁短期會;
對于陳水扁未來在推動“新憲”時,是否會觸及“國號、國歌、國旗”,民進黨內一般評估,短期內陳水扁應會暫時;稹!傲⑽绷譂崴f,涉及“國號、國歌、國旗”的“新憲”運動,并非陳水扁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根據(jù)陳水扁宣示中的第四點,“憲改”要按照程序走,如果沒照程序就不會做,等于用迂回的方式,向美國明確宣示,最近激進的動作將會告一段落。他認為,陳水扁縱使沒有重申“四不”,但這已經(jīng)對美國有所承諾了,現(xiàn)在陳水扁也已經(jīng)找不出推動激進路線的策略了。
《聯(lián)合報》社論:否棄“四不”之路被封
聯(lián)合報28日發(fā)表的社論說,陳水扁27日公開宣示,“憲改”工程將循“現(xiàn)行憲法程序”進行,并明言最后仍需“立法院”四分之三同意,并經(jīng)人民復決(同意門坎為有投票權的半數(shù)公民,約840萬票);且更強調“任何不符合此種程序的主權議題,不僅無益現(xiàn)狀的維持,也將不會被處理”。這段宣示,顯然出自美國的要求,連文字也透露出“英翻中”的痕跡。
社論分析,經(jīng)由此一宣示,陳水扁不啻又已否棄了他在“元旦談話”中將“采體制外公投”進行“制憲”的暗示。然而,若是循“現(xiàn)行憲法程序”進行“修憲”,陳水扁欲跨越“四不”就絕無可能,而所謂的“臺灣新憲法”亦絕無可能產(chǎn)生。除了“新憲廢統(tǒng)”雙雙受挫之外,陳水扁甚至再次宣示“兩岸未來將發(fā)展任何形式的關系,我們都不排除”(在邏輯上,即不排除統(tǒng)一為選項),更主張“尋求建立(兩岸)互動交流的有效機制,以消弭歧異、增進互信、解決問題”。顯然,他已被迫從“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那種鷹派論述上退卻。
《中國時報》:扁還有“下一步”
《中國時報》的特稿“又過一巧門扁還有下一步”則認為,即使美國政府軟硬兼施,狠話說盡,扁政府說不退就不退。在2003年“公投法”闖關成功,2004年順利連任后,陳水扁頭上的緊箍咒就不見了;看準華盛頓、北京也奈何不了他,現(xiàn)在終止“國統(tǒng)會”、“國統(tǒng)綱領”后,陳水扁已很難沒有下一步了。
陳水扁執(zhí)意“廢統(tǒng)”,與2003的“公投法”推動過程如出一轍。他決定不甩華盛頓、北京,有其一套行為邏輯:扁固然知道臺灣要靠美國保護,但他也清楚,美國也要靠臺灣來牽制中國,臺灣不是完全沒有喊牌空間。
扁日前與“獨”派大老晤談時,也不諱言,即使美國總統(tǒng)布什要在4月“布胡會”罵他,他也認了。扁的態(tài)度主要是內部評估,只要不動到臺美實質關系,對臺灣并沒有什么損失。美國為了不讓臺海失衡,過度向中國傾斜,也不致真的對臺灣有太大動作。
可以預見,2008的“總統(tǒng)”選舉,綠營不論是誰出馬,最終還是統(tǒng)獨議題的對決。這從扁當局今年突然大動作炒作“二二八”、“廢統(tǒng)”,就可以嗅得到為“總統(tǒng)”大選暖身的意味。對綠營而言,“公投案”闖關打前鋒,“廢統(tǒng)”繼續(xù)挺進,下一個應該也不遠了。
學者預測:卸下假面沖“新憲”
臺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認為,在華盛頓、北京、島內反對黨的壓力下,陳水扁除了不再使用“廢除”字眼之外,還是不改初衷,并未作出重大妥協(xié)。問題是此事并未因陳水扁的宣示而塵埃落定,美方對陳水扁的遷就,表示華盛頓對“臺獨”的縱容,而且適足以鼓勵陳水扁繼續(xù)開辟“新憲公投”的戰(zhàn)場。
盡管美方官員不斷強調“四不一沒有”是美臺行政部門之間的君子協(xié)定,不能任意七折八扣,但陳水扁只是玩弄一下文字游戲,就把美國玩弄于股掌之間。美國既然在“一沒有”上擋不住陳水扁,當然也擋不住陳水扁未來對“四不”的挑戰(zhàn)。
陳一新分析,島內的反對聲浪并未因陳水扁的宣示而止息,如果反對黨硬不起來,未來兩年陳水扁只會予取予求;但若反對黨真正硬起來,由于未來造成藍綠沖突之處頗多,臺灣社會可能不免動蕩不安。無論何種發(fā)展,陳水扁都會充分利用,以利政權的鞏固。
而陳水扁在這次以玩弄文字魔術的手法過關后,自然會成為“臺獨”共主,所有要參選的民進黨候選人不是現(xiàn)階段向其頂禮膜拜,就是在未來師法其故伎;但未來臺灣社會、兩岸情勢乃至亞太地區(qū)動蕩不安,這一切可能都是美國這次縱容陳水扁惹的禍。(章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