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全國女子舉重冠軍鄒春蘭退役后的遭際,近來議論頗多。平心而論,筆者對她的遭際也甚是同情。惻隱之后,恐怕更需要理智的分析和看待。某報所刊“從‘鄒春蘭悲劇’反思競技體育之弊”一文的觀點,筆者就覺得很值得商榷。
該文對鄒春蘭退役后的境遇,認為“很大程度上都得歸因于我們長期引以為豪的競技體育觀念”、“運動員培養(yǎng)機制不合理——很多運動員從小就終止了文化學習,被選入少年體校進行專業(yè)訓練”、“這樣的競技體育觀念,不是以人為本、以運動員為本,而是以金牌為本、以國家榮譽為本”云云。
我國體育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改革的步伐,目前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改革來完善。但我們應該看到,在我國20多年來的社會改革實踐中,體育并沒有置身其外,世外桃源。步伐最大的是足球,已完全市場化。也就是說,還像過去那樣,運動員由國家一包到底的情況也基本上不太可能了,運動員的退役等后路問題,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按市場化運作。這一點,與我國的教育改革是非常相似的,過去的大學畢業(yè)生,入了校門就相當于有了鐵飯碗,由國家包分配,F(xiàn)在的大學生不是早就被推向市場,要自謀出路了嗎?事實上,我們許多運動隊還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并沒有完全把退役選手推出不管,而是積極為老將們想辦法,幫助他們再就業(yè)。
鄒春蘭的遭際,其實與運動員的個體差大有關系。我們不否認,確有如鄒春蘭、才力等退役后非常落魄的功臣運動員,但退役后干出另一番新天地的也大有人在。不管是像鄧亞萍等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任職,還是像李寧為代表的在商海里縱橫馳騁,以及郎平為代表的出國執(zhí)教者,成功者數(shù)不勝數(shù)。當然,這一系列成功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既需客觀機遇,但更離不開個體的主觀努力與奮斗!前不久關于“北大學子賣肉”與“復旦學子賣蛋”的新聞也沸沸揚揚過一陣,那兩位畢業(yè)后因種種原因未找到理想工作的高才生,“淪落”到此種田地,我們能抨擊北大和復旦不負責任、不以人為本嗎?事異理同,在評論鄒春蘭這件事時,我們同樣需要實事求是,不以偏概全。
有的媒體有“從全國冠軍淪落到搓澡工”的說法,這更不能讓人茍同。因為這無異于把不同的社會工種分出了高低貴賤。搓澡工是低人一等的下賤工作嗎?退下來的舉重冠軍在無更合適去處時,為浴客搓澡而謀生就為什么不可以呢?二戰(zhàn)結束后,美軍的將軍退役后還有做機械修理工的呢!
當然,鄒春蘭現(xiàn)在的境遇需要體育部門及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但更重要的是對在役運動員的啟迪,那就是:一方面體育部門在抓體育成績的同時還要加強運動員再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運動員自己也需要盡可能地多學一些文化知識和體育之外的本領。運動場競爭激烈,退役后進入社會,同樣存在著殘酷的競爭。全國冠軍很多,社會不可能為每個人提供合適而滿意的工作,不是讓社會來適應你,而是你必須去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