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0日發(fā)布的數(shù)字顯示,6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825.7億美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出口下降21.4%,進口下降13.2%。6月份,我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降幅比今年前5個月累計同比降幅分別減少7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和14.8個百分點。不過有關專家認為,外貿降幅持續(xù)收窄并不意味著外需萎縮局面根本好轉。
“根據(jù)一系列領先指標,發(fā)達國家衰退已經觸底,而且目前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也正在上升,需求增加和市場份額上升的雙重驅動,帶動出口向好的趨勢。”交通銀行研究部研究員劉能華表示,四季度我國出口可能會回歸同比正增長,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可能會在四季度觸底回升,而去年四季度我國進出口基數(shù)也較低。
“6月份進口的環(huán)境已經明顯好轉,”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指出,6月份,進口降幅的收窄幅度超出市場預期,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經濟復蘇的拉動,投資的高速增長帶動了強勁的社會需求,這也驗證了之前中國經濟將早于世界復蘇、進口先于出口反彈的判斷。
張燕生認為,出口的形勢沒有明顯的好轉。目前美日歐的經濟沒有顯著好轉的跡象,雖然金融產業(yè)止穩(wěn),但失業(yè)率依然很高,加上實體經濟并沒有好轉,因此外需形勢的好轉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他預計,7月份進口跌幅會繼續(xù)收窄,出口不會有太多顯著地好轉,還是保持著前半年的數(shù)據(jù),上下波動;即使是收窄也是非常的緩慢。
張燕生提醒,“好轉的跡象”已經顯現(xiàn),是否就是“轉折點”還有待確認。由于外需形勢依然嚴峻,不排除出現(xiàn)反復的可能,估計外貿反彈可能得等到明年。預計全年我國出口會有10%的下降幅度,進口降幅則將在5%以內。
興業(yè)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進口數(shù)據(jù)的大幅上升還不能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完全復蘇。同時,我國面臨的出口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從海關公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6月份我國對主要貿易體的出口降幅都很大,如美國、日本等,與此同時,對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的降幅也很大,而這些新興經濟體在過去是我國出口絕對增速相對較高的國家,這些說明外貿形勢仍不容樂觀。7月份的進出口數(shù)據(jù)仍可能延續(xù)6月份的下滑走勢,但降幅則較6月份繼續(xù)收窄。
對于10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國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陳中濤表示,進出口同比降幅大幅度收窄基本符合預期,進出口進一步向好的趨勢或已形成。剔除美元計價因素,真實的進出口回升發(fā)生更早。實物量進出口谷底在1、2月份,出口方面,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shù)PMI中反映出口訂單狀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shù)已連續(xù)7個月上升。
世界經濟出現(xiàn)好轉跡象被認為是出口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根據(jù)一系列領先指標,發(fā)達國家衰退已經觸底,而且目前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也正在上升,需求增加和市場份額上升的雙重驅動,帶動出口向好的趨勢。
李慧勇表示,進出口的回暖關鍵要看美國經濟什么時候回升,需求增加導致的出口回升才有實際意義。四季度我國出口可能會回歸同比正增長,主要原因是世界主要發(fā)達經濟體可能會在四季度觸底回升,而去年四季度我國進出口基數(shù)也較低。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甚至認為,到了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源將出現(xiàn)轉化,從投資再次轉向進出口。他說,由于受到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從低谷回升的拉動,預計這三大經濟體的GDP增速會從目前的年率-3%上升到一年以后的1%,即上升4個百分點,2010年中國出口增速將強勁反彈。
與此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至明年夏天可能回落10%左右,達到低谷。馬駿對明年投資增速的看空,基于以下三點分析和預測:一是政府主導的約占總額25%的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將在未來一兩個月內見頂,屆時增速為同比60%左右,但此后一年內估計將明顯降低至10%或以下。二是制造業(yè)和礦業(yè)的約占總額43%的固定資產投資,預計也將從目前的同比增幅29%大幅放緩至明年中的10%左右。三是約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23%的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估計會從最近的同比增長5%上升到12個月后的25%左右。
不過,即使明年投資真的再次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其力度也很難再和國際金融危機之前相比。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表示,2003年至2007年這輪上升周期中,凈出口的平均增速約為25%,對我國GDP的貢獻在2.5個百分點以上。考慮到全球經濟即使在2010年轉為正增長及在今后進一步復蘇,但由于這次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再平衡作用,全球經濟增速會大大低于危機前水平,因此外需對我國經濟的貢獻將從原來的2.5個百分點下降為至多1個百分點。(記者 劉振冬 方燁 劉璐璐 實習生 張曉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