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最大的券商,坐擁最大基金管理公司的中信證券最近“有點煩”。因為超額持有華夏基金股權,中信證券近日收到了證監(jiān)會下發(fā)的“最后通牒”:4月1日前,若中信證券不能解決超比例持有華夏基金股權問題,證監(jiān)會將視情況采取進一步監(jiān)管措施。
這也意味著,中信證券處理中信建投股權也迫在眉睫。因為隨著融資融券業(yè)務的推進,能否達到“一參一控”的監(jiān)管要求,已成為分享“蛋糕”的關鍵。證監(jiān)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對于不符合“一參一控”標準的券商,其申請融資融券業(yè)務不會受到影響,但在最終做出批準時應符合“一參一控”的標準。
作為旗下的兩大重要盈利來源,中信證券將如何割舍?其市場地位又將因此受到怎樣的影響?
割愛華夏基金
100%持有華夏基金股權,中信證券一直面臨著不符合監(jiān)管要求的風險。
按照證監(jiān)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東最高出資比例不超過全部出資的49%,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東出資比例則不受此限制。中外合資企業(yè)外資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
照此推算,中信證券可能出售的股權比例在25%至51%之間。
華夏基金是中信證券利潤的重要貢獻者,這也是中信證券近幾年一直舍不得出讓其股權的重要原因。資料顯示,華夏基金作為國內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資產的規(guī)模達2652億元,占市場份額10%,2009年上半年華夏基金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3.17億元,占中信證券總營業(yè)收入的14.7%。
眼下,中信證券或許不得不忍痛割愛了。
擺在面前的選擇有兩個:一是華夏基金成為合資基金,需要出售的股權比例最低為25%,二是華夏基金成為內資基金,需要出售的股權比例最低為51%。
安信證券非銀行金融行業(yè)首席分析師楊建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認為前一種可能性偏大。如果出售比例為25%,那么中信證券通過出售華夏基金股權帶來的一次性的稅后投資收益則為34億元,折合中信證券每股凈利潤為0.52元,相當于2010年預期每股凈利潤34%!
楊建海同時表示,“雖然出售華夏基金股權對于中信證券會有一次性的投資收益,但對中信證券的市值會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如果出售比例為25%,那么中信證券出售華夏基金股權帶來的市值損失為33億元,相當于其目前總市值的1.53%!
東吳證券一位行業(yè)分析師也對本報記者說:“我認為無論選擇何種轉讓方式和轉讓比例,出于利益考慮,公司都不會放棄對華夏基金的控制權,因此,從目前來看公司選擇引進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轉讓25%股權的可能性更大!
進退中信建投
存在類似問題的還有中信證券持有的中信建投股權,這將直接影響到中信證券最為核心的經紀業(yè)務。
目前中信證券控股中信金通、中信萬通和中信建投三家證券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100%、91.40%和60%。由于中信證券對中信金通證券、中信萬通證券以區(qū)域性子公司的形式整改,所以中信證券只需出售部分中信建投證券股權就能達到監(jiān)管要求。
市場普遍認為,中信證券要想獲得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資格,就必須盡快解決中信建投股權問題,達到“一參一控”的標準。否則,中信證券將有可能失去這兩項重大創(chuàng)新業(yè)務。
對于中信證券將如何處置中信建投股權的問題,市場上一直流傳著兩個版本的方案:一種方案是中信證券分別向中金和摩根士丹利出售華夏基金25%和15%的股權,同時作為中金和中信建投股東的建銀投資將手中持有的中信建投40%股權轉讓給中信證券。這樣一來,中信證券持有中信建投100%股權,然后中信建投再合并中信金通,以達到監(jiān)管要求。另一種方案是中信證券將持有的45%中信建投股權出售給北京市國有資本運營管理中心,轉讓價格為70億元—80億元。
中銀國際的分析師張戩認為,對中信證券而言,第二種方案較第一種方案更加不利。市場也普遍認為第一種方案是一舉兩得的辦法,既為華夏基金找到了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也使中信建投的股權出售有了著落。然而最終能否實施,市場分歧很大。
面對中信證券左右為難的局面,市場資金選擇了落荒而逃。
1月18日,中信證券盤中最大跌幅超過4%,以大跌3.35%報收,位居券商板塊跌幅榜首;1月20日,該股再次大跌4.61%。
市場人士指出,“在股權轉讓的不確定性還沒有明朗之前,機構減倉是正常的,因為證監(jiān)會對于中信證券的股權處置是強制性的。( 陳艷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