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fā)行即將重啟,面對著可能的無風險套利機會,投資者普遍對其充滿了期待,但是新的發(fā)行制度帶來了不少遺憾,投資者將如何進行舍棄?
本周(2009年5月29日至2009年6月4日)銀行理財市場清談。據普益財富不完全統(tǒng)計,19家銀行發(fā)行了69款理財產品,理財產品發(fā)行數呈現一定下降,產品繼續(xù)偏向保守。
新股發(fā)行制度改革使投資者陷入選擇困境
《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fā)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在6月5日截止,這意味著新股在2008年9月停發(fā)后將不久重新開啟。
銀行和投資者對IPO重啟均充滿了期待,2006年、2007年乃至2008年,新股申購理財產品收益水平一直是各類銀行理財產品的前列,少數理財產品收益率甚至超過100%,讓不少投資者嘗到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的甜頭。
然而,《征求意見稿》的出臺讓不少銀行和投資者陷入了選擇的困境。
《征求意見稿》提出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fā)行股數的千分之一。這一規(guī)定使中小投資者有更大的機會成功申購新股,而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將極大限制了其資金的使用,資金量大的優(yōu)勢將失去。
此外,新股申購制度將會采取網上申購和網下配售單項選擇。這樣,機構投資者就失去了同時網上和網下申購新股的機會。這些變化將可能降低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
自主申購收益水平或高于理財產品
那么,上述規(guī)定對中小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來說,在收益方面將有如何變化呢?
根據新規(guī)定,每只新股的中簽率將大于等于1000/網上新股申購戶數,有關統(tǒng)計顯示,深市新股申購戶數大致在50萬至100萬戶之間。
也就是說新股申購最低中簽率將可能在0.1%至0.2%之間,這高于2008年的新股申購平均中簽率0.08%;滬市新股申購戶數大致在100萬至150萬左右,當戶數高于120萬戶時,新股申購最低中簽率將低于2008年的平均水平。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計算值,可以看出,深市中簽率將可能明顯高于滬市;如果存在眾多中小投資者參與新股申購時,新股申購的中簽率并非一定升高。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假設資金募集規(guī)模為2億元,某只股票網上發(fā)行額度為100億元,此外假設中簽率為0.15%,則理財產品可以參與該新股申購的資金最高為1000萬,占了整個資金規(guī)模的5%。
再假設該股票漲幅達到100%,對于理財產品來說,其收益率為0.0075%,假設期限在10天,年化收益率不超過0.3%,收益水平十分低。
當然剩余資金可以參與其他投資提高資金的收益水平,但是新股申購對理財產品的收益貢獻較低。我們需要考慮新股發(fā)行規(guī)模,中簽率以及新股上漲幅度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網上新股申購的收益水平將嚴重下滑。
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其參與新股申購可能的收益率則為0.15%,年化收益率為5.475%,遠高于銀行理財產品新股申購的收益水平。
面對著網上新股申購收益水平的下降,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可能更多地選擇配置在網下申購,并且網下申購的收益水平遠高于網上申購收益水平。
但是,進行網下申購時,股票將面臨著3個月的禁售期。在這3個月,資金將面臨這多重風險。
首先是機會成本,資金被鎖定而不能夠投資于其他領域,錯失其他投資機會;其次是市場風險,3個月的時間較長,股票面臨著破發(fā)的可能,這對于理財產品來說將可能出現虧損。
2008年,多只股票出現新股破發(fā),海外股市新股破發(fā)的比例達到近20%,未來如果國內新股發(fā)行市場化程度提高,破發(fā)現象將可能比較嚴重,《征求意見稿》中提及新股發(fā)行需要揭示破發(fā)風險也可能是基于這一點。
以往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多參與網下申購,只有少部分理財產品參與網下配售,當然參與網下配售的理財產品收益水平要高于網上申購的理財產品,但是需要考慮當時處于牛市行情這一條件。
不過,銀行在發(fā)行新股申購理財產品時,將可能使理財產品的資金規(guī)模降低,控制理財產品規(guī)模,以整體提高理財產品可能的收益水平。因此,中小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需要關注理財產品資金規(guī)模,特別是明確了進行網上申購的理財產品。
新股發(fā)行空當期可投資于銀行理財產品
IPO的開閘,投資者將不可避免地參與新股申購,不管是交由銀行申購還是自主申購,從而分享新股申購帶來的收益。
然而,對于新股的發(fā)行節(jié)奏,投資者一般難以把握。在新股申購完,離下一次新股申購必將存在著資金的空閑期。
資金空閑期,投資者選擇其他投資領域,有著多重選擇,可以選擇活期存款、通知存款;也可以購買股票和基金;當然還可購買超短期和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
對于風險偏好投資者來說,購買股票和偏股型基金是其選擇;而對于穩(wěn)健型投資者來說,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是比較好的選擇。(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