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借助資產注入預期和整體上市概念等,中國船舶近乎輕松地沖上200元大關,成為了滬深兩市的第一高價股。
與目前全球投資者擔心美次級貸市場風險擴散而提高其風險意識和估高資產風險溢價不同,國內A股市場似乎進入了由中國船舶所打開的“高股價時代”的良好預期之中。中國船舶股價的破位進一步提振了市場多方的做多預期和興致,使得橫亙于市場的恐高心態(tài)有所緩和,打開了高價股上升的空間,并有可能提升整個市場的價格中樞。
我們認為,中國船舶在打開市場“高股價時代”良好預期的同時,也在市場埋下了盲目樂觀和更令人擔憂的風險火種。
不可否認,經(jīng)過股權分置改革和一批優(yōu)質大盤藍籌股的回歸,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經(jīng)營業(yè)績確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加之過剩貨幣流動性增強了市場的流動性和變現(xiàn)率,中國A股市場初步具備了承載高價股的基礎和條件。如目前成為滬深第一高價股的中國船舶,中船集團一旦把澄西船舶、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廣州遠航文沖三家船廠以及借助中國船舶實現(xiàn)整體上市,將極大地改善中國船舶的經(jīng)營業(yè)績。這些利好因素客觀上提升了中國船舶的估值水平,也為二級市場打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不過,如同此前市場借助上市公司并購、優(yōu)質資產注入和人民幣升值概念的炒作一樣,這些利好都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我們很難判斷中國船舶的資產注入是否順利,是否能夠產生顯著的整合效應,其核心競爭優(yōu)勢是否能夠走出簡單的規(guī)模效應,其公司治理結構能否支撐市場所給予的過高溢價等等。當前中國船舶高達189倍的靜態(tài)PE和高達54倍的動態(tài)PE,正在提醒投資者市場的定價已經(jīng)顯得有些高處不勝寒了。
對當前中國股市來講,最大的也最令人擔憂的風險并不在于目前已經(jīng)有6只股票突破百元大關,60只股票突破50元大關,也不在于中國船舶突破200元是否合理等問題,而是市場借助個別股票破百元和破二百元所渲染的這種過度的良好預期。更確切地說,是市場越來越呈現(xiàn)出了對風險的迷失,甚至不屑一顧,近似癲狂的炒作正在不斷放大資產價格的泡沫風險。
當前市場真正可投資品種的稀缺和尚不太合理的股指結構是導致股指和股價不斷走出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以來大盤藍籌股是當之無愧的護盤手和急先鋒,而這些大盤藍籌股絕大多數(shù)都屬于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重倉股。如當前沖上200元的中國船舶,其一季度的十大流動股股東全部為基金和保險資金;之前首次突破百元大關的貴州茅臺的前十大流動股股東中,機構投資者也是當仁不讓。
由于真正可投資股票仍然稀缺,市場主力——機構投資者幾乎都清一色地重倉大盤藍籌股和一些存在增長潛力的成長股,諸多機構投資者對大盤藍籌股的重倉和投資結構的同質化,導致了這些股票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低流動性問題。因此每當新設基金和新進入的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進行建倉時,就推動機構重倉股股價和整個市場股指走出新高。但大盤藍籌股每創(chuàng)下一個新高,市場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就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恐高癥狀,并進而出現(xiàn)回調。而一旦個別股票在創(chuàng)下一個高位后企穩(wěn),就客觀上為高價股打開了一道上行通道,之前貴州茅臺如是,當前的中國船舶亦然。顯然,當前市場價值投資和價值重估更多地演變成了一種概念,而非真正的參照和標準。因此,當前股指和股價如此循環(huán)的突破客觀上是一種風險的堆積,而非理性價值投資的真正內涵。
市場缺乏有效的做空機制和股指期貨即將推出的預期客觀上助推了市場非理性預期和過度的樂觀預期。目前市場缺乏有效的做空機制,融資融券交易至今尚未推出,整體上講市場投資者只能通過不斷推高股價和股指而獲得收益。而股指期貨的即將推出和所設置的高門檻則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雙重收益的機制和特權。顯然,由于今后可以假借股指期貨這一做空優(yōu)勢進行對沖,使得機構投資者并不太在意當前股價和股指的高低。
另外,過剩的貨幣流動性客觀上為股價和股指的持續(xù)走高提供了干糧和彈藥。過剩的資金追逐資產客觀上導致了資產價格的不斷走高,而資產價格不斷走高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則又刺激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追逐有限的資產,從而使得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越來越淡化,進而強化了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
總之,從中國船舶沖上二百元大關提振市場對高股價時代的良好預期,反映當前的市場已經(jīng)越發(fā)偏離理性的發(fā)展軌跡。因此,在當前階段再次向投資者提出風險預警就顯得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