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被收購、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被政府接管……最近一段時間,華爾街經歷了一場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西方眾多金融機構和企業(yè)股價大幅縮水,這使得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yè)紛紛計劃“海外抄底”。業(yè)內人士認為,美國次貸危機何時見底尚難預料,中資機構海外并購仍需謹慎。
次貸危機仍處于深化期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一般是30年左右,發(fā)行高峰期是在2003年和2004年,到了2007年,大部分次級抵押貸款1至3年的優(yōu)惠利率已經到期而開始重設利率,在美元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xù)降溫的情況下,不少次級貸款的借款人月供增加50%以上,造成了危機的逐漸爆發(fā)。
目前整個抵押貸款證券化市場規(guī)模高達12萬億美元左右,其中次級貸款約占10%至1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版《金融穩(wěn)定報告》估計約1.3萬億美元。次貸危機爆發(fā)后金融機構進行的壞賬沖銷僅占這龐大規(guī)模的一小部分。
9月20日美國政府向國會提交了一項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最新計劃,要求國會賦予政府廣泛權力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以阻止金融危機加深。這是自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制定的最大規(guī)模金融救援計劃。這也再次證明美國由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美國的次貸危機應該處于深化期。據美國聯邦保險存款公司估計,目前還有100多家金融機構處于高危狀態(tài)。另外,次貸危機的影響是否將繼續(xù)蔓延到信用卡、汽車貸款和企業(yè)信貸等領域,甚至向實體經濟擴展,也有待觀察。
中國金融業(yè)面臨的戰(zhàn)略機遇
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時發(fā)布的公司資產損益表中關于債權的一欄顯示,作為債權人,真正因為無法實現債權受到影響的,主要是美國和日本公司。相比之下,中國的銀行榜上有名的并不多。
次貸危機令西方各大金融機構的股價出現深幅下挫,加上中國國內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中國企業(yè)面臨著難得的“走出去”機遇期,有機會通過股權投資、跨國并購等方式,參股或購買世界一流金融機構和企業(y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如果把握得好、操作得好,這當然是一個機會,像美國銀行在這次危機中就把握了很好的機會;它在海外市場投資的回報,完全可以沖掉它在美國市場上的虧損,讓它還有余力做別的事情;這對中國的金融機構應該有特別的啟示。另外,鑒于目前中國國內缺乏足以支撐大型跨國并購的金融機制和國際化人才,缺乏過硬的顧問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龐大的服務支撐體系,次貸危機也為中國企業(yè)低成本吸納國際人才的機會。
中資金融機構海外抄底應重視風險防范
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尚未見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有深化的跡象,中國相關企業(yè)在實施海外并購時要把風險意識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來考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投資損失。有關專家認為,中資金融機構“海外抄底”必須要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時機問題。美國經濟面臨嚴峻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全球宏觀經濟將進入新的周期,很快復蘇的可能性不大。如何掌握好買賣時機的火候,值得中國金融機構深入研究。
其次,是收購對象。中資機構如何選擇合適的收購對象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幼文認為,在資金充裕、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海外資產會顯得很便宜。但便宜不應該成為投資的理由,如果資產不能給自己帶來效益,再便宜也沒有價值,甚至有可能“消化不良”而因此背上沉重的負擔。
第三,是能力問題。客觀地講,中國企業(yè)在金融領域實施大規(guī)?鐕①彿矫嫔袑儆谛率,與發(fā)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走出去”應該是一項長期戰(zhàn)略,不能抱著炒短線的思路,只看一時漲跌。(盧德坤)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