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呼吁再次上調個稅起征點 中新社發(fā) 呂建設 作
|
應該允許各地按照本地消費水準制訂不同的起征點,同時將個稅起征點與重要產品的價格掛鉤。這樣立法資源不會無謂浪費,民眾的生活水準不會產生實質下降。
個人所得稅是體現(xiàn)公平的稅種,其征收既有二次分配的含義,也體現(xiàn)了一定社會階段的消費水準。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4月27日呼吁再次上調個稅起征點。這個呼吁出自于原稅務官員之口,說明對個稅起征點是否體現(xiàn)了公平與消費水準,業(yè)內存在異議。(4月28日《北京晨報》)事實上,個人所得稅從1600元上升到2000元時,已經有人提出標準過低,將不得不在短期內再次調整。
對于個人所得稅一直存在不少爭議,最近兩年調整的頻率和速度體現(xiàn)了經濟的變遷速度。然而,即便調高到2000元,仍然眾口難調,許善達的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觀點,在月度CPI達到8%時,如果將起征點固定在2000元,對月薪在2000元的低收入群體并不公平,這樣的收入水準在大城市只能維持起碼的溫飽。并且如果工薪階層成為承擔個人所得稅的主體部分,而缺乏對其他財產性收入的監(jiān)管,不綜合考量家庭收入狀況,是不夠公平的。
頻繁改變個稅起征點是對行政、法律資源的浪費。作為一個大稅種,如果動輒由人大常委會動議聽證,以全國“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整體的上升或者下降,一則社會成本過高,二則無法體現(xiàn)出消費水準的升降,三則沒有體現(xiàn)出各地市場的不同消費水準。
要解決這一問題,只有將個人所得稅與CPI掛鉤,建立動態(tài)的指數化體系。在個稅制度成熟的國家,個稅起征點早已與物價漲幅等經濟指標掛鉤,實現(xiàn)指數化、動態(tài)化調整。如德國,個稅起征點每年都要做一次微調,以保障公眾收入不受影響。而美國等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標準,是隨納稅人家庭結構及個人情況的不同而不同。
這樣的征稅方式,對稅務機關的征稅能力是極大考驗。
實行指數化征稅體系,將分類與綜合稅制統(tǒng)一考量,既可兼顧公平原則,又可減少行政、法律資源的浪費,是必經的發(fā)展過程。目前的問題不在個稅指數化,這方面社會已經達成基本共識,人們屢屢聽到的相關部門的理由,是目前的征稅技術無法滿足指數化的要求。
在經濟發(fā)展、財富分配模式發(fā)生深刻變化之后,在稅收爭議的背后,也可以看到有關部門行政能力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現(xiàn)實。
這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征稅成本之高遠超過國際標準,按照《中國稅務報》的數據,我國征稅成本已從1993年的3.12%上升到目前的5%~6%。而美國的征稅成本僅為0.58%,新加坡為0.95%,澳大利亞為1.07%,日本為1.13%,英國為1.76%。二是財政部有關人士明確告知,目前還難以做到起征點指數化。這說明我國的統(tǒng)計水準、誠信體系的建設、計算機化都存在障礙。
人們可以理解“新興加轉軌”的稅務成本,但有關部門應致力于減少征稅成本,并在此基礎上,將每年稅收體系建設的進展公之于眾,以形成透明行政下的硬性監(jiān)督機制。目前可以采取的辦法,是允許各地按照本地消費水準制訂不同的起征點,同時將個稅起征點與重要產品的價格掛鉤。這樣既可以使稅收法治原則得到尊重,立法資源不會無謂浪費,民眾的生活水準不會產生實質下降。(葉檀 上海學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