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到距家50里外的湘鄉(xiāng)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到1921年參加標志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黨的一大,毛澤東實現(xiàn)了由崇尚改良主義、革命民主主義,到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轉(zhuǎn)變,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五個“半年”:毛澤東三易學校,又半年當兵,半年自學
毛澤東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小時候接受的是私塾教育,讀的是四書五經(jīng)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他一讀就是6年。他雖然熟讀這些經(jīng)典,但并不喜歡。雖不喜歡,但學習起來卻也極為認真,這使得他從小打下了深厚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chǔ),因此,無論是后來毛澤東那些充滿睿智的宏篇論著,還是那些大氣磅礴的詩賦文章,都無不閃爍著民族文化的光輝。那時的毛澤東經(jīng)常偷偷地閱讀《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這些“雜書”,書中的故事常常引起他深深的思考。像《水滸傳》里聚集梁山造反的人物,是少年毛澤東心目中的大英雄,而且這種影響是意味深長的,在以后的歲月里,《水滸傳》是一直陪伴毛澤東的書籍之一。書讀的越多,毛澤東就越感到知識的匱乏,為此,他曾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歌,表達了對知識的渴望: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
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遠養(yǎng)不長。
毛澤東決心走出家鄉(xiāng),走出封閉式的私塾學堂,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到那些新式學堂學些新知識。但是,講求實用的父親卻不想讓他在學堂里呆得太久,尤其是不喜歡他總讀那些沒有用的“閑書”,而是希望他到湘潭城里的一家米店去當學徒,學成后回來打理和繼承家業(yè)。對此,毛澤東極力反對,因為他實在不想一輩子小富即安,永遠做個井底之魚。為了能繼續(xù)求學,他幾乎動用了所有的長輩、親朋和好友去當他父親的“說客”。父親終于同意讓他繼續(xù)求學,到湘鄉(xiāng)縣立東山高小讀書。從此,毛澤東離開了韶山?jīng)_,也開始了他一生最具傳奇色彩的偉大人生。
初來東山學堂,毛澤東立即顯露出他的超凡才華。在入學考試的作文題“言志”中,毛澤東抒發(fā)了自己求學救國的志愿。他的作文被老師們爭相傳閱,老師贊賞他“我們學堂多了一名救國材”。在東山學堂,毛澤東眼界大開。在這里,他感受到了老師們鮮明的愛國思想,接觸到了自然科學和西學的一些新學科,學了一些外國的歷史和地理知識。他第一次聽說美國這個國家。當他聽老師講“華盛頓經(jīng)八年苦戰(zhàn),始獲勝利,遂建國家”時,他說,“中國也要這樣的人物”。在東山學堂學習的短暫日子里,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的思想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里。
毛澤東在東山學堂只學習了半年。就是這半年,使毛澤東實現(xiàn)了由小時候信佛,以后相信孔孟,到信仰改良主義的轉(zhuǎn)變。東山學堂是一所提倡“新學”的學堂,在這里,毛澤東深受康、梁的影響。他的同學文運昌(也是他的表兄)送給他一套《新民叢報》和一本記述康有為倡導變法的書,這套書報,毛澤東“讀了又讀,直到差不多背得出來”。他認為中國應當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通過君主立憲實現(xiàn)富國強兵。他在讀過的《新民叢報》上寫道:不能像以往誤國朝廷那樣“法令由君主所制訂,君主非人民所心悅誠服”,應該像君主立憲國家那樣“憲法為人民所制訂,君主為人民所推戴”。雖然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jīng)遠離改良主義正處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康、梁的思想行動早已落伍于時代,但是,毛澤東畢竟從研究康、梁及其改良主義學說開始,使他的思想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啟蒙。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