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和親,70歲歸鄉(xiāng),從“罪臣之女”到“大漢功臣”,解憂公主“神反轉(zhuǎn)”的一生|和親往事之②
她一生經(jīng)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是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她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連嫁三代烏孫王,70歲回歸故國;
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為鞏固和增進漢室與烏孫的關(guān)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她就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為了民族修好,她奉獻了自己全部的青春與滿腔智慧。歷盡滄桑,踏過無數(shù)驚濤駭浪、血雨腥風,化干戈、定基業(yè),擔起漢朝與烏孫數(shù)十年安寧和睦。
世人只知王昭君 無人知曉劉解憂
七國之亂時,楚王劉戊參與吳王造反,兵敗自殺后,反王后代子孫自此寄人籬下,如同黃鵠飛天,杳無蹤跡。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劉解憂出生,身為罪王之后,她沒有體驗過一天富貴日子,貧困的底層經(jīng)歷使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與堅韌的性格。
公元前101年,西域的烏孫國遣使到達長安,上書漢庭,望繼和親五年便郁郁病故的細君公主之后,再次求娶漢家公主。漢武帝封劉解憂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彌)軍須靡。20歲的解憂公主,帶著豐盛的嫁妝和沉重的使命,踏上了細君公主走過的路……
烏孫人隨牲畜逐水草而居,西漢時居住在伊犁河流域到瑪納斯河一帶?!稘h書·西域傳》中寫道: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
這是天山腳下一個強悍的游牧民族,位于絲綢之路的要沖。在漢與匈奴的較量中,烏孫國承受著來自雙方的壓力和拉攏,始終搖擺不定。這樣的政治局勢,注定了解憂公主將肩負重大的家國使命。
獵風吹勁草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唐代詩人李頎一首《古從軍行》,描寫的正是先于解憂公主嫁入烏孫的細君公主。
相較于羸弱幽怨的細君公主,解憂公主性格開朗,聰慧樂觀,身體康健,一顆女兒心中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勇敢與剛強。對漢武帝的和親政策,解憂公主更有著充分的理解:作為漢室子孫,理當為國分憂。詔書一下,劉解憂以公主之尊慷慨赴西,仿若將軍出征,以和親之舉,書寫了長達五十年的親和安定歷史。
解憂公主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她始終以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履行著家國賦予她的使命。
解憂公主到烏孫后,被封為右夫人,位居左夫人匈奴公主之下。此時,漢朝與匈奴的戰(zhàn)事多有失利,烏孫國始終處在親漢派和親匈奴派的矛盾沖突中。同為和親公主,她在烏孫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國與國之間的親近,而左夫人匈奴公主已經(jīng)為昆莫軍須靡生下了他唯一的兒子泥糜,解憂公主卻一直未孕。
眼見烏孫日益親匈奴而遠漢,解憂公主積極地參與烏孫國的政治活動,致力于興國安邦,經(jīng)常不辭辛苦到各個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每逢烏孫發(fā)生山洪、寒流等自然災害,解憂公主都會毅然前往,與各族牧民一起渡過難關(guān),并鼓勵牧民植樹造林、發(fā)展農(nóng)業(yè)。她還說服烏孫王和烏孫長老們,開通了烏孫通往大宛、康居和塔果里木城邦諸國的通商口岸,支持商人和周邊國家的貿(mào)易往來。
解憂公主善于用人之長,派身邊侍女馮嫽出使西域各國,習多國語言,向各國國王饋贈禮品,宣揚漢朝教化,成就了馮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美名,同時也贏得了西域各國貴族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
據(jù)傳,一次解憂公主偶患腹瀉,吃完隨行帶來的藥物后仍不見好轉(zhuǎn)。便與大漢的隨行御醫(yī)商討,從當?shù)卣襾硪恍幉?,由于不了解藥性有多大,便大膽地采用藥物“濯足”的方?也就是現(xiàn)在的足浴)進行治療,收效良好。此后,這些“濯足”的治病療法在烏孫推廣開來,此舉避免了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藥物對身體的損害,又能發(fā)揮其用。“濯足”在烏孫國乃至西域廣泛流傳并深受百姓認可。
遣妾之身可安社稷
五年后,軍須靡離世,由于其子泥糜尚小,軍須靡離世前讓位給其堂弟翁歸靡,并與其約定,等泥糜長大后,堂弟翁歸靡再讓位給泥糜。
翁歸靡成了新的烏孫王,按照收繼婚制度,軍須靡的妻子會被翁歸靡繼承,解憂公主便成了翁歸靡的右夫人。她沒有抵觸,反而與第二任丈夫翁歸靡感情很好,先后為其生下三子兩女,并開始協(xié)助丈夫參與烏孫國的決策,以先進的中原文化管理烏孫國。由此,烏孫國經(jīng)濟飛躍發(fā)展,官辦商業(yè)和民間自然經(jīng)濟皆長足發(fā)展,烏孫與四鄰和睦關(guān)系更勝從前,天山南北都留下了她友好往來的蹤跡,各國民眾紛紛頌揚這位漢地公主美貌過人,愛民如子,為烏孫國走出了一條濟世安邦之路。
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威望空前高漲,烏孫與漢之間書信、人員更是往來不斷,相親相近,同進同退。在這期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一時。
公元前64年,翁歸靡上書漢宣帝:“愿以漢外孫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為嗣,得令復尚漢公主,結(jié)婚重親,叛絕匈奴。”意思就是,將要讓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繼位,并希望求取漢室新公主以穩(wěn)固烏孫與漢朝的關(guān)系。
但就在下一位和親公主前往烏孫嫁給元貴靡的路上,翁歸靡薨世,翁歸靡的侄子泥糜在一些親匈奴的貴族擁戴下繼位為王。泥糜是匈奴夫人所生,非常敵視漢室,西漢與烏孫的聯(lián)盟由此終止。解憂公主為兩國親和所做出的努力又回到了原點。
泥糜繼位后,已經(jīng)60歲的解憂公主,只能按照烏孫風俗再次嫁給和她有母子之名的狂王泥糜。
豁達的解憂公主始終牢記自己肩負的使命,她的責任就是維護烏孫和大漢的友好關(guān)系。
狂王泥糜在統(tǒng)治烏孫時期倒行逆施、殘暴兇狠,解憂公主背水一戰(zhàn),助力另一個有匈奴血脈的烏孫王子烏就屠起兵殺死狂王泥糜,成為新烏孫王。解憂公主又派遣得力助手馮嫽勸降了烏就屠,最終烏就屠讓位給了解憂公主長子元貴靡。至此,漢朝在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穩(wěn)定住了烏孫這個屬國。
青絲襯佳麗 白發(fā)歸故國
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以“年老土思,愿得歸骸骨,葬漢地”之愿望表達了思歸故土之情,天子為之動容。這一年,解憂公主得以歸漢,兩年后安詳離世。這之后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親匈奴。
根據(jù)伊犁州烏孫墓葬的出土文物可知,自漢代以來,烏孫人使用陶器的數(shù)量開始大大增加,而陶器易碎,這或許暗示著烏孫人在漢朝的影響下,逐漸適應了定居生活。
在歷史的長河中,解憂公主雖不曾征戰(zhàn)沙場立功,也不曾著書立傳,卻用她的柔情與智慧澤被后世,在漭漭乾坤中名垂青史。
兩千多年后的今天,很多前往新疆伊犁的游客,往往會走進漢家公主紀念館,感受漢王朝與烏孫和親的往事,紀念為民族的友好交往、“絲綢之路”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和親公主。
(作者:張威)
監(jiān)制|王翔宇
責編|才麗媛
制作|胡曉蝶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 專題:道中華
文娛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8日 12:08:19
- 2024年12月28日 12:06:16
- 2024年12月28日 12:05:26
- 2024年12月27日 14:53:52
- 2024年12月27日 13:25:50
- 2024年12月27日 11:25:45
- 2024年12月27日 10:43:04
- 2024年12月27日 09:00:22
- 2024年12月27日 07:48:47
- 2024年12月27日 07: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