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剛剛在四川省德格縣結束的“首屆格薩爾暨康北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上了解到,在近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對《格薩爾》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搶救與保護,使這部世界上最長的英雄史詩全面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據(jù)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恩洪介紹,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格薩爾》的搶救與整理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在普查的基礎上,中國先后發(fā)現(xiàn)了活躍在民間的說唱藝人150余人,錄制的藝人說唱錄音已超過5000小時,同時保留了一些藝人的錄像資料。隨著年老藝人的逐年辭世,這些音像資料將為史詩學界提供研究口頭傳統(tǒng)的重要依據(jù)。此外,各地區(qū)共搜集到各類手抄本、木刻本289部。
楊恩洪稱,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西藏社會科學院合作啟動了整理、出版84歲老藝人桑珠說唱的史詩,至今2000小時的錄音已經(jīng)全部記錄下來,經(jīng)整理已經(jīng)出版了27部31本,預計在今后的3年內出齊,約44部。這是迄今中國記錄、整理、出版當代杰出藝人的最長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史詩原始說唱記錄本。
目前,中國在搶救的基礎上已出版各類藏文《格薩爾》約120部,蒙文本《格斯爾》22部,另有土族本2部,藏譯漢30部,蒙譯漢5部。
在搶救的同時,中國還開展了對于史詩《格薩爾》的多角度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目前一支由藏、蒙古、漢、土等民族組成的近百人的學者隊伍已經(jīng)形成,格薩爾學已經(jīng)成為中國藏學界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
楊恩洪說,至今中國共召開了6屆國際《格薩(斯)爾》學術研討會,出版研究專著、論文集、研究集刊等共35部。同時,建立在第一手資料基礎上的中國《格薩爾》研究已經(jīng)走向世界,在1995年7月奧地利格拉茲、1998年8月美國印地安納大學、2000年7月荷蘭萊頓、2006年8月德國波恩召開的四屆國際藏學研討會上,均設有由中國學者主持的《格薩爾》專題論壇。
中國近年在搶救與保護《格薩爾》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2001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大會上,中國《格薩爾》千年紀念活動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參與項目被列入該組織2002-2003年周年紀念名單。2006年5月,《格薩爾》已經(jīng)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首批名錄。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起源于藏區(qū)的史詩,其篇幅比世界著名史詩《荷馬史詩》《摩訶婆羅多》等的總和還要大,被譽為“世界最長史詩”。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部堪稱“全民族的寶貴經(jīng)典”的史詩,主要依靠那些不識字的民間藝人以口授心記的形式保存和傳播。(記者 苑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