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張國燾 中新社資料圖
張國燾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一位重要人物,長期身居要職,他的舉措也常常影響著當時黨的一些行動。南昌起義時期,他曾試圖阻止這一黨史、軍事上極為重要的軍事行動,現在我們還原史實,使人們對南昌起義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1927年,是中國革命黨人經歷血雨腥風的一年。“四一二事變”發(fā)生后,上百名工人、市民橫尸上海街頭,幾日內,著名共產黨員陳延年、趙世炎等被殺害,數百人被殺、被捕;4月15日,廣州逮捕、屠殺工一人、進步青年2000多人;4月28日,中同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在北京壯烈犧牲;5月21日,許克祥在長沙發(fā)動了殘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的反革命叛變!瓰榱瞬槐环锤锩臍庋鎵旱,為了表達共產黨人的堅強意志,在武漢的黨中央,根據在九江的中央負責同志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等人的建議,決定在江西南昌發(fā)動武裝起義。之后立即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組織、領導這次“暴動”(當時用語)。
當時的張國燾,是中央臨時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對一些黨內決議負有重要的決策權,但是在南昌起義前,他卻以個人意志強加組織決定,層層阻撓。如若不是周恩來、惲代英、譚平山、李立三等人極力反對,張國燾完全可能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斷送這次具有重要意義的軍事行動。
1927年7月26日,周恩來離開武漢,趕往南昌。周恩來離開后不過數小時,中央再派張國燾作為中央代表,前去傳達剛得到的共產國際對于此次行動的電報內容。共產同際的這封電報,是斯大林親自決定并由布哈林具名發(fā)出的。據史料記載,對待這次起義的態(tài)度,原文中有這樣關鍵性的兩句:“如毫無勝利的機會,則可不舉行南昌暴動。”以中共中央當時的理解:“這無異是說:‘除非毫無勝利機會,否則南昌暴動是應舉行的!卑凑者@個思路,幾位參與中央常委會的同志(瞿秋白、李維漢、張?zhí)椎?均認為,南昌起義“必有勝利機會”。所以,便委派張國燾前去南昌,傳達電報內容并“以堅決前敵之發(fā)動,這是在漢口(當時的會議在議在漢召開)的事實。”但是,這樣本來頗為清楚明晰的言辭和態(tài)度,在張國燾那里卻出現了歧義。原來,當時的國民革命第四軍軍長、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fā)奎,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張國燾的認識。這里,有必要把將當時的背景情況作簡要介紹。
當時,我黨準備起義的部隊中的幾支主力,事實和名義上,大都歸張發(fā)奎指揮。如葉挺的第十一軍二十四師,賀龍的第二十軍,周士弟所率四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及影響并參與起義的七十五團,七十四團機槍連,蔡延鍇的第十一軍第十師等。由此看來,當時的張發(fā)奎倘有革命姿態(tài),甚至參與進此次暴動,這當然最好不過,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此時的張發(fā)奎所倚憑的是汪精衛(wèi)武漢政權,已明確反共,并開始采取手段鎮(zhèn)壓其產黨人和革命力量。但張國燾仍認為:“張發(fā)奎年輕有為,沒有軍閥氣味,稱得超模范軍人;既是革命正統(tǒng),又英勇善戰(zhàn),人們崇拜他為鐵軍英雄,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對他都甚為敬愛!备匾氖牵蝿菀讶蝗绱,張國燾不從時局變化和人的態(tài)度轉變去考慮,卻反復強調張發(fā)奎愛護袍澤,不分共產黨或非共產黨員。在一度時間,張發(fā)奎的確表示過自己的第四軍將保護共產黨員,但眼下,我黨需要在軍隊中的共產黨員“起而暴動”,張發(fā)奎還會“保護”其而支持嗎?當然不能。此時如果仍將希望寄存在張發(fā)奎身上,顯然是非常危險的。
倘若一個人對某件事情判斷有了偏差,產生誤區(qū),他的思維方式就會順著偏見發(fā)展,從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應該說,此時的張國燾正是發(fā)生了這樣的認識偏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