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蘇童:慢一拍再發(fā)言
新作《河岸》是蘇童唯一有著鮮明時代背景的長篇。這部被認為是蘇童創(chuàng)作進入新階段的作品,也可能是作家對現(xiàn)實發(fā)言的開始
本刊記者/楊時 (發(fā)自南京)
文/萬家歡
蘇童終于完成了關于河流的小說。
童年推窗見水的生活,喧囂的碼頭,船民的怪癖以及河水的靜謐,成為他新出版的小說《河岸》的藍本。香椿街上的少年被位移到70年代的油坊鎮(zhèn),那個變異年代之下,少年被岸上的人驅(qū)逐,永久流放。
荒誕的時代,與那個時代下被壓抑的命運,以及歷史中的懸案,以一種先鋒意象的敘述,從一個少年的口中流出,也被懸置在岸邊與河流的對峙之中。
5月20日下午,剛剛從蘇州回到南京的蘇童走進夫子廟旁的一家咖啡館。牛仔褲,襯衫的袖子挽到手臂上,坐下后,點上一根“中華”,瞟了一眼窗外的拆遷廢墟,蘇童開始講述《河岸》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他一直耿耿于懷的開頭說起,“我自己一直覺得那是一個特別牛B的小說開頭!
新作原型來自童年的河岸
“他不能到岸上去。”蘇童在萊比錫寫下了小說《河岸》的第一句話。這是他多年前就已想好的小說開頭。兩個月后,蘇童發(fā)現(xiàn)這個第三人稱的敘述讓他陷入了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圈套。于是,他廢棄了7萬字的寫作,重新開始。
“一切都與我父親有關!彼@樣寫道。
少年的敘述開始了。庫東亮的父親庫文軒因為身上一個魚形胎記被認為是烈士的后代,在文革年代,庫文軒的烈屬頭銜遭到質(zhì)疑,隨后生活作風問題被揭露,精神和身體的雙重羞辱逼迫庫文軒自我流放到船上,從此與岸劃界為敵。處于成長期的兒子庫東亮奔波于岸邊與河流,父子之間對峙與和解的命運關系,反射著那個特殊年代的荒誕和無奈。
小說《河岸》中的水上世界,成為岸上生活的投射和反襯。有關河流的故事,一直是蘇童無法放下的心結(jié)。蘇童的父母是蘇州第二代移民,父輩從長江太平洲移民蘇州,仍舊被水圍困。蘇童兒時的房間推窗見河,70年代,那條狹長的河道充滿喧囂;夏季,船只可以堵滿河道,蘇童的母親就從一條一條銜接的船上走到對岸上班,蘇童則坐在窗邊看船。
隔壁的舅舅家里寄養(yǎng)著一個船民的孩子,“孩子的奶奶和岸上的一個老光棍年輕時曾經(jīng)有一段故事。那個老頭和我舅舅是朋友!痹谔K童的回憶里,這個比蘇童小一歲的男孩戴著金耳環(huán)——這是當?shù)卮竦臉酥。為了能讓孫子讀書,孩子被放到岸上寄養(yǎng),在岸上孩子的嘲笑聲中,他成為了蘇童的玩伴。蘇童說,那個男孩對自己這部小說的觸動“蠻大的”。
從小說中庫東亮的身上能找到那個男孩的影子,孤獨而惶恐,被棄于河水與岸邊。雖然小說的情節(jié)完全來自虛構(gòu),但蘇童童年的記憶成為小說的基調(diào)。蘇童和一群孩子到家附近的碼頭偷紅薯干,喧鬧的碼頭成為了小說中重要的坐標。他潛水嬉鬧時聽到水面反射的回聲,是小說中河水說話的原型。但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漸漸膨脹出來的”。
蘇童說,“這是我唯一一次對一個時代做這么一種正面描述!毙≌f《河岸》中充滿了隱喻和象征,全部指向那個荒誕的年代。如果說蘇童以往大部分作品的時間都是被懸置的,那么《河岸》注定是一個只能發(fā)生在70年代的故事。
“放下愛好,干點大事”
20萬字的《河岸》,是到目前為止蘇童寫的篇幅最長的小說。在一直關注蘇童的批評家王干看來,這部小說整合了他以往作品的很多特點:敘事角度、心理刻畫、對往事的追憶,歷史懸案和先鋒意象。
蘇童的創(chuàng)作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被文學圈內(nèi)和大眾接納的大多數(shù)作品都為中短篇。而自《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之后,蘇童刻畫女性的功力被廣泛認可。
王干將蘇童的作品分為三個階段:從最初創(chuàng)作到長篇小說《米》,這個時期蘇童的代表作接連出現(xiàn),被批評家歸入先鋒寫作的陣營;第二階段,是從2000年之后的調(diào)整,代表作是出現(xiàn)了《碧奴》;而《河岸》,王干認為是蘇童第三階段的開始!斑@里面時代的元素調(diào)配得比較合理,出現(xiàn)了大量現(xiàn)實的場景。”
與大多數(shù)作家不同,蘇童的個人興趣一直在短篇小說。1995~1996年期間,蘇童曾為香港《明報周刊》以一個字一港幣的稿費寫短篇專欄!澳莻年代,這稿費是一大筆錢!笨蓛H寫了十多篇,就停止了,“最后我變成了一個工匠。就放棄不寫了!
蘇童承認,短篇小說對于自己只能是“自娛自樂”,因為稿費相比長篇還是低,“基本屬于義務勞動,會餓死”。按照國內(nèi)文學刊物的稿費標準,短篇小說每千字一百元,選載的話每千字三十。每兩年結(jié)一本集子,印刷一萬冊!八惺杖爰右黄,兩年不超過三萬塊。還不如收廢品掙得多。”
即使如此,出于興趣,蘇童在2000年之后仍然寫了一批短篇小說,比如《人民的魚》等,但作品只是在作家圈內(nèi)消化,外界當時一直認為蘇童“沉寂”了許久。
這種印象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是一種傷害,因為經(jīng)濟收入和藝術野心的原因,已入中年的蘇童決定專攻長篇,“放下愛好,干點大事!薄叭魏我粋作家都還是希望能有幾部拿得出手的長篇的!碧K童說。
蘇童的長篇小說屈指可數(shù):《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帶》《碧奴》以及《河岸》。除了《碧奴》屬命題作文之外,其他長篇內(nèi)容迥異。從對少年時期街頭生活的追憶到完全虛構(gòu)的宮廷故事,蘇童一直在尋求自己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我的每一部長篇之間都是另起一行的關系。我想和上一篇不一樣!碧K童說,《河岸》可能是自己又一次嘗試的終結(jié)。
“最終一定會到關注現(xiàn)實這條路上”
蘇童生于蘇州,長居南京。蘇南文人對于細節(jié)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對文本的極端在意使得批評界一直對于蘇童的思想性詬病許久。但《河岸》中出現(xiàn)了直面70年代的現(xiàn)實,在一些批評家看來,此小說是蘇童看重思想性的起點。
蘇童自己卻認為,“我從來沒認為思想性是個問題。我沒見到我的哪個同行的思想性說服了我。沒有誰像卡夫卡一樣用文學勾畫了哲學的線條!
對他來說,文本決定一切。
但在《河岸》中,太多的象征和隱喻,還是讓蘇童以慣用的技法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那種情緒溢出了作家對文本的控制。文中少年的敘述,遠離了作家冷靜敘事的初衷,充滿主觀的情緒,一些人物的出場也與故事主線若即若離。蘇童坦承,“我承認這些問題。這是這個作品里沒有解決的!
以往,蘇童代表作品里的故事大多把時間懸掛在民國甚至更早的歷史當中。而《河岸》似乎顯示著作者往當下的轉(zhuǎn)向。蘇童“關注現(xiàn)實”的嘗試從2002年出版的《蛇為什么會飛》開始,當時外界推測,蘇童是因為批評界關于他的小說不關注現(xiàn)實而做出的回應。他則否認說,“其實不是對批評的證明,是我自己的探索,到最終一定會探索到關注現(xiàn)實這條路上!
在他看來,外界大多把日常生活混同于現(xiàn)實生活,在這種遮蔽之下,蘇童希望自己能比常人“慢一拍”再對現(xiàn)實發(fā)言!耙粋作家不比老農(nóng)民對現(xiàn)實理解得更透徹。作家唯一的優(yōu)勢是他更有耐心!碧K童說,“任何對于一個時代最精準的描述都是沉淀之后做出的!
結(jié)束了《河岸》的寫作之后,蘇童一直躲在家里休息。他已經(jīng)暫時放棄了短篇的計劃,他開始擔心自己會像大多數(shù)中國作家一樣,“超過60歲就寫不動”,于是想在中年階段“主攻長篇”。雖然他知道長篇寫作是一種自我折磨,尤其像他這種自我斷絕與上一篇作品關聯(lián)的寫法更是如此。
現(xiàn)在的蘇童,已經(jīng)戒了麻將和逛街的“惡習”,堅持游泳和健身,偶爾和從加拿大回國的女兒到蘇州老家看船。出于自我保護,他不上電視。對于網(wǎng)上貼吧里對他“最懂女性的男作家”的評價,一笑置之!跋乱粋長篇,我有可能還寫女性!碧K童說道。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