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詠嘆離別之情的詩文多得不計其數(shù)。
可是,鄧穎超既不是詩人也不是藝術(shù)家,她的滿懷離愁別緒無法通過華美的辭藻和生動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于是,在她給前往重慶談判的丈夫周恩來所寫的家信中,一句“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便赫然在目了。它樸素而真實,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也沒有半點的無病呻吟,這短短的呼喊,就像是從鄧穎超的心底中發(fā)出的,使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三日不見,又當如何?鄧穎超任滿腔的思念在紙上流淌,那種細微的幽怨,那種殷切的掛念,那種心靈對心靈的理解于是也就在我們的眼前鋪展開來了。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一對有著特殊婚戀觀和價值觀的職業(yè)革命家,他們的愛情和婚姻有著鮮明的階級特性、時代特性和職業(yè)特性。在他們的一生中,尤其在艱難困苦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們的離別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這平常中又蘊藏著很多耐人尋味的人生意蘊,引起人們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嘆。
周恩來和鄧穎超的一生都是在革命的道路上奮斗著,為了革命的利益,服從革命的需要一直都是他們分別的原因。
1925年8月8日,是周恩來和鄧穎超結(jié)婚的日子,他們沒有儀式、沒有滿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別重逢后的欣喜和溫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來就走了,他此時正在忙于指揮省港大罷工,鄧穎超也離開了新婚的小家,到廣東區(qū)委上班去了。也許這聚少離多的生活在一開始就已注定?
1927年4月,中國大地上風云突變。原本正在進行合作的國共兩大政黨,因為蔣介石的叛賣活動突然交惡。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指揮軍隊向手無寸鐵的共產(chǎn)黨和工農(nóng)群眾大開殺戒,中國大地頓成人間地獄。
這時的周恩來正在上海中共中央機關(guān)工作,他是1926年12月被調(diào)到上海,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兼中央軍委委員,1927年2月,任中共上海區(qū)委軍委書記。在上海短短的3個多月時間里,他成功地組織和領(lǐng)導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革命工作的需要使周恩來和鄧穎超不得不暫時分離。正當革命形勢迅速發(fā)展的時候,蔣介石動手了——
此時的鄧穎超正在羊城廣州一家德國人開辦的醫(yī)院里經(jīng)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難產(chǎn)。
鄧穎超肚子里的孩子體重超過了正常標準,三天三夜她都生不下來。當時的婦產(chǎn)醫(yī)院還不能施行剖腹產(chǎn)手術(shù),只能用產(chǎn)鉗。孩子頭顱受到嚴重損傷,生下后不幸夭折。鄧穎超內(nèi)心極度痛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