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2點30分,“八百壯士”在世兩位老兵之一的王文川因病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逝世,享年91歲。今起,家人在老人生前居住的東直門北官廳老房子里布置靈堂,接受社會各界吊唁。
王家將靈堂設在老人臥室之中,不大的臥室里擺放著網(wǎng)友送來的花圈,挽聯(lián)上寫著“沉痛悼念抗日英雄王文川先生”。老人的遺像安放在靈堂正中,遺像中的老人戴著眼鏡神態(tài)安詳,遺像前擺放著老人生前佩戴的手表和一把上海牌口琴。
在老人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之際,關愛老兵論壇的志愿者為老人募捐治療費用。家人說,老人臨終前對社會各界的關愛表示感謝,并讓家人退還治療后剩下的錢款。大女兒王秀英說,志愿者們先后捐助過4萬元,平時也經常照顧老人。
互助抗日老兵論壇在網(wǎng)上發(fā)出訃告,并組成17人的治喪委員會,協(xié)助老人家人辦理喪事。12月13日上午11點,王文川悼念儀式將在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目前,世人已知的“八百壯士”幸存老兵只剩下住在重慶的楊養(yǎng)正老人,據(jù)介紹,楊養(yǎng)正年逾九旬,重病纏身。
-生前愿望
最想重返四行倉庫
離開軍界后許多年,世人都不曾知道王文川的英雄身份。老人的大兒子王家賓說,近幾年有領導看望老人時稱贊他是英雄,老人只是淡淡一笑,“我不是什么英雄”。王家賓說,父親在抗戰(zhàn)中抵御外辱,他一直認為自己做的只是一個中國軍人應該做的事情。老人的身份被媒體獲知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文川回憶的都是當年“八百壯士”與日寇慘烈激戰(zhàn)的情景。老人生前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再去一次四行倉庫,緬懷犧牲的戰(zhàn)友。
昨天,王家賓播放了老人當年接受采訪的錄像,“我喊送彈手老劉時旁邊沒有動靜,我一摸他已經犧牲了”;貞浲敉跷拇ㄔ捳Z平靜,但回憶起謝晉元團長被漢奸害死時,老人突然老淚縱橫,雙手掩面。王文川病重住院后,曾有媒體記者看望,病床上,老人記不起已經過世的老伴的生日,記不起近期的事情,卻清楚地記得與日寇作戰(zhàn)的場景,能流利地報出自己部隊當年的番號。
-靈堂悼念
女兒吹口琴送老父
“我父親喜歡吹口琴,愛唱歌”,老人的大女兒王秀英說,老人生前最喜歡用口琴吹奏上世紀30年代流行歌曲《送情郎》,這是他當年被關在“八百壯士”孤軍營里跟戰(zhàn)友們學會的。老人愛唱《中國不會亡》,每每唱起這首歌,他那布滿皺紋的臉上就會泛起神采。2007年,淞滬會戰(zhàn)70周年,老人回上海四行倉庫舊址時,還同謝晉元團長之子謝繼民合唱這首《中國不會亡》。
王文川在世時曾與二女兒王秀榮口琴二重奏,吹奏的就是那首在孤軍營學會的《送情郎》。病重住院期間,老人告訴王秀榮,“我吹不動了,唱給你聽吧!蓖跣銟s吹口琴給父親聽,老人會給她糾正吹錯的地方。
昨天在靈堂前,王秀榮用父親生前最喜歡的口琴給老人吹奏《送情郎》。悠揚的口琴聲響起時,老人的子女頓時哭聲一片,“這節(jié)奏太熟悉了,我覺得我爸沒走”,大女兒王秀英說。(記者于杰)
-壯士其人
王文川生于1918年,1933年加入國民革命軍張治中部第88師262旅524團1營4連,1937年淞滬會戰(zhàn)中王文川任機槍手。
1937年10月26日,王文川隨謝晉元團長撤入上海四行倉庫據(jù)守,將士們被稱為“八百壯士”。堅守數(shù)日后,謝晉元率部撤入租界。
1937年11月,四行倉庫孤軍被英租界當局監(jiān)禁在上海膠州路孤軍營。“珍珠港事件”后,日軍開進英租界,將四行倉庫孤軍分批押往江浙和南方服苦役,王文川被日軍押往安徽蕪湖一煤場抬煤。
1943年春,王文川逃出后回到重慶陸軍散兵收容總部,被提拔為少尉。
1946年,王文川被調往北平陸軍總醫(yī)院,任后勤軍需官。在醫(yī)院任職期間,他結婚成家,并育有1子4女。
1949年,王文川脫離軍界,成為一名普通老百姓。
1954年,政府進行“公私合營”后,王文川進入北京軸承廠工作,后因病離職。
文革期間,王文川受到沖擊并罹患腦血栓,直到2007年淞滬會戰(zhàn)70周年,其身份才被公眾知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