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創(chuàng)造出史上第一個人造生命!”這是近日很吸引眼球的一條大新聞。領(lǐng)導這項研究的克雷格·文特本人的說法是:“這是第一個人造細胞,是地球上第一個父母是計算機,卻可以自我復制的物種!
在媒體上推波助瀾的還有一些人文學者。他們有的對此推崇備至。例如,美國一位著名生物倫理學家聲稱這個成就結(jié)束了有關(guān)生命的存在是否需要特殊的力的爭論,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可與伽利略、哥白尼、達爾文和愛因斯坦的發(fā)現(xiàn)媲美。有的則憂心忡忡地說,這項新技術(shù)有危險,要保護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免受其害,應立即停止研究。奧巴馬總統(tǒng)也緊急下令其生物倫理委員會評估這項研究的風險。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生物學家的相對冷淡。接受媒體采訪的生物學家大多認為這只是技術(shù)上的進步,而不是科學上的突破。一位著名美國生物學家干脆說這是“炒作 ”。文特是美國生物技術(shù)業(yè)的一個怪才,在許多方面更像一個商人而不是科學家。他善于推銷,“炒作”正是其特長。
我們先來看看這項研究究竟是怎么回事。文特等人要創(chuàng)造的是一種最簡單的細菌——蕈狀支原體。它的基因組(一個細胞內(nèi)的全部基因稱為基因組)的序列已經(jīng)被全部測出來了。生物的基因是由4種核苷酸(類似于4種字母)按不同的排列組合而成的,它們的排列順序就攜帶了遺傳信息。蕈狀支原體的基因組大約由108萬個核苷酸按特定的順序組成。在遺傳時,基因組要復制自己,以原有的基因組為模板,用單個的核苷酸做原料,合成新的基因組。
文特等人的計劃,就是想按照這種細菌的基因組序列,用化學方法把核苷酸一個一個連接起來組成基因組。不過,按現(xiàn)在的合成技術(shù),要一口氣合成含有108萬個核苷酸的序列是做不到的,所以他們首先要化整為零,把基因組序列分成1000多個片段,每個片段含1000個核苷酸,分別合成(其實是從另一家公司訂購的)。然后把這些片段放進酵母菌中,由酵母菌把它們組合成完整的細菌基因組。再把基因組從酵母菌中提取出來,放進一種和蕈狀支原體很接近的細菌——山羊支原體中。蕈狀支原體基因組利用山羊支原體的蛋白質(zhì)、細胞器等復制自己,形成了新的蕈狀支原體。
可見文特等人靠人工合成(指用化學方法)的只有基因組部分,就連這部分的合成也還要借助酵母菌的生物合成,不過把這個細節(jié)忽略好了。但是基因組自身是沒法復制和制造新細胞的,還必須有蛋白質(zhì)和其他生物分子和它一起工作,還要有細胞質(zhì)、細胞膜形成的合適環(huán)境,所有這一切一開始都不是人工合成的,全都是現(xiàn)成的。所以,這根本不是人造生命、人造細胞,其父母也不只是計算機,至少山羊支原體也是其父母之一。
這也不是什么新物種。人工合成的基因組序列是根據(jù)蕈狀支原體基因組復制的,二者幾乎完全相同(除了少量無關(guān)緊要的增減和突變),“制造”出的細胞也是蕈狀支原體,不是自然界沒有的東西,其新穎程度還比不上用遺傳工程方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菌株。
如果不僅基因組是人工合成的,細胞的其它部分也都是人工合成的,那才算得上是人造細胞。但是這一天仍然遙遙無期,因為細胞的組成極其復雜。例如,對細胞中的蛋白質(zhì)種類、功能和相互作用我們還所知甚少,更不要說把它們?nèi)家灰缓铣沙鰜砹。其實,即使是對基因組蘊含的遺傳信息,我們也所知甚少。如果把細胞比作一臺機器,基因組就是它的設計圖。文特等人所做的,就是拿了一張設計圖做底本,然后一筆一畫地把它照抄了一遍,對這張設計圖的具體內(nèi)容,則不甚了然。不能說照葫蘆畫瓢地抄了一張設計圖,就相當于制造出了機器。
那么這么做有什么意義呢?只是證明了他們有技術(shù)能力,能把設計圖抄得很完整,而且抄得足夠準確,內(nèi)容基本無誤,所以能被細胞識別、復制。細胞對基因組的復制其實也是在抄,只不過抄的方法有所不同。細胞的抄法稱為生物合成,利用酶等生物大分子作為工具。而文特等人的抄法屬于化學合成。
生物倫理學家認為,文特等人的研究證明了化學合成的遺傳物質(zhì)和生物合成的沒有區(qū)別,生命活動不需要特殊的“活力”,所以歡呼這項成果極為重大。但是這一點不需要文特等人來證明!盎盍φ摗痹谏飳W界早就沒有了市場,生物學家早就確信,只要兩個分子的化學結(jié)構(gòu)相同,不管用什么方法合成,其性質(zhì)就不會有任何區(qū)別。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學家已在遺傳工程、分子克隆實驗中大量地用到化學合成的遺傳物質(zhì),從不覺得用它們來取代生物合成的遺傳物質(zhì)會有什么奇怪。如果化學合成的取代不了生物合成的,那必定是由于二者的化學結(jié)構(gòu)還存在差異,而不是由于后者存在特殊的“活力”。
“人造細胞”的支持者聲稱這項技術(shù)有廣闊的前景,將來能夠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疫苗等。但是用遺傳工程的辦法現(xiàn)在就能實現(xiàn)這些作用,而且可以更方便、更便宜地實現(xiàn)。所謂的“人造細胞”技術(shù)也沒有出現(xiàn)新的或更大的風險。反對者所擔心的那些風險,遺傳工程同樣有,并不新鮮。
方舟子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