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陜西吳起在全縣范圍逐步推行從學前幼兒園到高中階段、包括45歲以下青年技能培訓在內(nèi)的“全民免費教育”,成就之斐然,令全國矚目。(《新京報》、《京華時報》7月5日)
在驚訝、嘆賞、艷羨之余,吳起幾乎“一竿子到底”的全民免費教育,值得全國其他地區(qū)認真反思和“見賢思齊”。它至少給我們帶來三大啟示。
啟示之一:“全民免費教育”其實耗資并不算多,至少不如有些官員想象、渲染得那么巨大,那么難以負擔。據(jù)報道,吳起縣的“全民免費教育”,除了先期追償“教育欠賬”性質(zhì)的數(shù)億元硬件建設投入外,真正維持其常規(guī)運轉(zhuǎn)的政府投資,實際上每年只需5000萬元左右。以該縣在校學生2.5萬人計算,人均不過2000元。
放在全國范圍內(nèi)來看,這樣的“全民免費教育”成本顯然并不算高,更非不可承受。全國中小學生大約2億,人均2000元,所需資金不過4000億元。而這些年我國財政收入一直高歌猛進,今年更預計將超8萬億元,而我們的行政成本、職務消費卻一直居高不下。這意味著,8萬億元的財政收入拿出5%,或者“三公消費”能節(jié)省一半,全國的“全民免費教育”就足以實現(xiàn)。
啟示之二:“全民免費教育”的真正后盾和倚靠,“石油”其實并非唯一和全部。誠然,吳起縣12億元的地方財力確實相當可觀,其中絕大部分也確乎來源于石油,但這只是一個物質(zhì)條件,并非必然的行動基礎。真正的基礎正如吳起縣委書記馮振東所說的,是執(zhí)政者的“價值觀”、“政績觀”——“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錢,都是值得的”,“在公共資源的使用上,讓大多數(shù)老百姓受益”,“不是錢賺得越多,就越有價值,不是官做得越大,就越有價值”。
一個鮮明的反證是,全國比吳起財力更雄厚的地方多的是,何以偏偏只有吳起成功推行了“全民免費教育”?顯然,“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啟示之三,政府公共資金投資于包括教育在內(nèi)的民生,才是最優(yōu)和價值最大化的。人力資源投資雖然周期長、見效慢,但長遠來看卻是收益最高的,這正像馮振東指出的,“人才將會創(chuàng)造比石油更巨大而長久的財富”。據(jù)吳起縣的調(diào)研,“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農(nóng)民收入,是小學文化程度農(nóng)民的4.3倍;有技術外出勞動力是無技術者收入的1.86倍”。而從社會、政治的角度,“全民免費教育”的收益,顯然又不止單純的經(jīng)濟收益,更是人心的安定、社會的和諧——如“99%的老百姓都支持”。
眼下,收入分配是一個民眾最為關心和焦慮的問題。實際上,它不僅是一個收入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生活成本問題——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民生成本,日益成為沉重的民生負擔。在這種情勢下,收入分配調(diào)節(jié)顯然并不只是簡單的“漲工資”,同時也是“降成本”——以政府充分的公共民生投入,為廉價乃至徹底免費的社會保障兜底,讓即使收入有限、不富裕的底層民眾,也能均等地享受基本的教育、醫(yī)療、住房保障,不輸在起跑線上。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再窮不能窮教育”。對照吳起“全民免費教育”帶給我們的上述啟示,會有多少地方政府真正為之觸動、進而有所行動呢?張貴峰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