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的文科教授們這幾天正被一則消息吸引著——浙江大學將設立文科資深教授崗位,并明確資深教授的校內待遇將參照兩院院士執(zhí)行。
這個信號也意味著,人文科學的評價體系,正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
一流大學的文科情結
文科“院士待遇”的消息,是從7月12日召開的“浙江大學2010年文科大會”透露出的。這是四校合并成立新浙江大學以來,第二次舉辦以“文科”為名的全校大會。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張曦提出,“沒有一流的人文社會學科,就不可能有一流的綜合性大學!
事實上,自2003年以來,該校文科科研經費年均增長10%以上,2009年達到1.226億元。
浙江大學校長楊衛(wèi)表示,四校合并后,浙江大學在更高層次上回歸到綜合型大學的辦學架構,但他也坦承,“與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相比,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
在這個方面,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深有感觸。清華和浙大的學校類型和特點都很相似,也經歷了對文科地位、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盡管大家都在說文科和理科同等重要,但是實際上文科的地位在現(xiàn)實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同等!
“文科院士”什么待遇
在浙江大學的設想中,“資深教授”相當于該校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最高學術稱號,今后“資深教授”的校內待遇將參照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執(zhí)行。
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央大幅提高兩院院士的津貼標準,由原來每人每月20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1000元,而各地對于院士的待遇一般更為豐厚。比如福州市曾出臺政策,引進兩院院士,市政府每月發(fā)1萬元,補貼100萬安家費或提供300平方米以上的別墅一棟,配偶及子女隨遷,子女安排優(yōu)質學校。
雖然對于“文科資深教授”的待遇,浙大目前并未具體規(guī)劃。但其新近出臺的《關于加強文科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已經透露出對文科教師待遇的政策傾斜,比如,學校將設立“文科教師國際化發(fā)展專項基金”,支持人文學科選派青年教師赴本學科全球前列的高校訪學、進修,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加大力度引導和支持文科教師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知名出版機構發(fā)表論文和著作,并逐步與教師職稱評聘掛鉤。
楊衛(wèi)表示,對于那些潛心學術研究,以學術為自己生存方式的教師,要給予特別的支持,鼓勵他們的自由探索和個性化研究,使他們安心做學問,甘于坐冷板凳,奉獻“十年磨一劍”式的高水平成果。
文科呼喚個性化政策
如何給予文科符合其“個性”要求的特殊支持政策、柔性管理制度、科學評價體系,既有明確的發(fā)展目標要求,又有富于彈性的自由發(fā)展空間呢?對文科學術評價制度體系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改革重點。
以往,不少院校按照理工科的量化指標評價文科,如在核心刊物發(fā)表文章、出版專著的數(shù)量,承擔研究項目的級別和數(shù)量等。但在謝維和看來,文科出成果,并非越快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不要過分重視量,量也要是高質量、高水平的量。他強調,學術評價是影響文科地位和作用的一個關鍵因素,一定要在文科的評價上尊重文科規(guī)律,給文科一些自主權。
近幾年,浙江大學正在探索“個性化”的文科管理政策,比如,“文科代表作制度”,已在一些基礎學科試行;符合文科特點的“高端同行評審機制”,也在完善之中;在學術評估中,充分發(fā)揮學部、學院學術委員會等學術權力機構的主體作用。
無獨有偶,杭州師范大學今年7月也出臺了“人文社會科學振興計劃”,核心就是構建不惟數(shù)字論的人文社科評價新體系。據(jù)該校黨委書記崔鵬飛介紹,今后對高端人才,將根據(jù)其學術影響,實行學術代表作評價制度和知名同行評議制度;為“奇才、偏才”設置“人文社會科學特聘教授”崗位,“特聘教授”改由學院負責人等直接提名。
該校校長葉高翔直言,這些“個性化”的政策正是要招募一批不論身份、不論前期成果、潛心于研究的人才,讓他們不受常規(guī)的論文、課題、科研經費等考核指標限制,在真正“學術自由”的境界里耕耘。
本報記者 江南
參與互動(0) | 【編輯:唐偉杰】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