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University)一詞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簡單的解釋就是教師與學者的共同體(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cholars),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學術共同體”的由來。
強調學術共同體的概念,有助于我們重新回歸大學的本質。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大學越來越被人們等同于一般的行政單位和社會組織,逐漸淡忘了其原本應有的品格。大學作為學術共同體,是由它產生的歷史因由和固有使命決定的。大學必須以學術為目的,以科學精神為核心凝聚力,并具有某種對絕對精神的追求,如果脫開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fā)展而賦予大學的各種相對具體的任務,從理想的層面而言,大學在本質上應該為學術而學術,為科學而科學,對真理的向往不會因為外在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同時,大學必須有所作為,能夠通過創(chuàng)造知識,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大學應該面向未來,并服務乃至引領社會的發(fā)展。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社會上某些掛牌為“大學”的機構,未必具備學術共同體的稟賦,因為它并未具備追求真理、創(chuàng)造和傳承知識的大學精神,也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理念和品格,這樣的大學,也就是一所普通的“職業(yè)養(yǎng)成所”,談不上學術共同體。
學術共同體應有核心價值理念
10年前,合并前的中山大學為慶祝建校75周年拍攝了一部專題片,雖然我十分清楚,包括校辦工作人員在內的攝制組花費了大量心血,片子內容很翔實,也頗具觀賞性,但我后來還是對校辦的同事說,按這部專題片所描述的中山大學,可能只能算是一所“三流學!,因為里面只強調了歷史,很少描述現(xiàn)在,更看不到未來。我講這個例子,是想強調,我們的大學應該面向未來。面向未來,大學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發(fā)展理念,因為這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得以維系的核心價值。
這一點,在與國內外大學交往的過程中,我有較深的體會。學校在自我介紹時,中國大陸的大學大多只是介紹現(xiàn)狀,有多少個博士點、碩士點,院士、“ 長江學者”,各類重點實驗室,等等,給人家的感覺就是一大堆數(shù)字,非行內的人很難明白其意義。而臺灣的大學則不同。我們最近走訪了臺灣的8所大學,在與校長的交流中,我感到他們都著意地介紹本校的育人理念。我上個月應邀前往菲律賓雅典耀大學參加該校的校長論壇。雅典耀大學創(chuàng)校150年,其辦學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培養(yǎng)有社會擔當、為國服務的人才為己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學也在不同的時期賦予其理念以新的內涵,這說明自始至終,雅典耀大學都有自己的理念支撐。
由此,我想到了中山大學,“善待學生”是我們的核心理念之一,這一理念,我在去年本科教學評估的校長報告中也作過描述。我認為,“善待學生”的理念如果體現(xiàn)在目標層面,就是我們要培養(yǎng)具有領袖氣質的文明的現(xiàn)代人,他們知禮、誠信、勤奮、陽光,敢于超越、勇于擔當,并具有職業(yè)準備。這樣的目標,讓我們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對他們的一生負責,這是“善待學生”這一理念更為深層的內涵?傊,強調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強調大學與國家、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強調關注民生,強調培養(yǎng)富于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學生,是中山大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我們這個學術共同體的價值追求。
學校及學校的各個院系凝練發(fā)展方向、制訂目標的過程,應該也是一個讓教授們深度參與、進一步凝聚人心的過程,因為學術共同體的成員——學者之間的和諧與共識,正是大學賴以長遠良性發(fā)展的關鍵之一。
學者應該以學術作為生存方式
一個真正的學者,學術就是他的生存方式,如果一所大學里沒有這樣的學者,那就不是一所好的大學,學術共同體這個概念就更是無從談起。一個學者,在受聘到大學工作以前,就應先考慮在這個學術共同體中是否有適合的位置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在進入大學后,既然已經(jīng)選擇成為這個學術共同體的一員,就必須努力為此作出貢獻。
以學術為生存方式,體現(xiàn)在學者之間的關系上。共同體這個詞本身就含有互動、相互支持的意義,而一個學術共同體的維系,也是靠具有學術價值認同的人們內聚在一起,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在大學這個學術共同體里,每個人都是其他人的外部環(huán)境,和諧的整體正是由每一個“互為外部環(huán)境”的個體共同營造的。我們知道,在歐美發(fā)達國家的一些社區(qū),家家戶戶都習慣于把自己的門前打掃得干干凈凈,特別是在重要的節(jié)日,主人們總是將家里最漂亮的裝飾朝向窗外,將美麗留給別人,他們是在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qū)環(huán)境。同樣的道理,我想,在共同體中工作、生活的我們,也應該學會更多地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這樣,彼此之間才能融洽,大家心情才會愉悅。因此,在大學這個學術共同體中,師生之間,教授、學者之間都應該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同時,我們更加鼓勵學術上的挑戰(zhàn)與爭鳴,并且十分期待青年學者脫穎而出。
在不同的學科之間,要承認差異,尊重別人研究的學問。一方面,要保障學者有從事各種學術活動的自由,學術自由的根本價值在于為創(chuàng)新提供氛圍,有了學術自由才可能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如果某些學者的研究立場不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影響甚至破壞了學術共同體的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氛圍,這時就不能抽象地談學術自由了,必須有一定的約束機制,從而保證其他大多數(shù)學者的學術自由。我想,只有認識到了這些,才能有助于在共同體內形成寬松、和諧的氛圍,從而調動起所有成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學術共同體應不斷完善制度安排
要維系任何一個組織的正常運作,離不開相應的制度,要讓一個組織的運作富有效率和成效,必須有好的制度安排。學術共同體也不例外。在這里,大家認同學術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并遵循這些道德和規(guī)范的制約。這些制約,為的是在大學中盡可能地維護學術的純潔性,大學是一個學術的共同體,如果學術腐敗了,大學就腐敗了。
對于有意識安排的、明確建立的正式制度,需要不斷反思,止于至善。例如,隨著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校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各類投訴。按照以往的做法,這些投訴只是由人事處等職能部門負責解答,而許多問題最終往往都會歸結到我這里來裁定。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校長和職能部門也是政策的執(zhí)行者,把在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生的爭議,再交給政策執(zhí)行者來裁決,是不合適的。而且,這種情況又讓職能部門背負了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學校確實需要設立相對中立的機構,來受理各類申訴,就申訴提出的問題進行裁決,F(xiàn)在學校也設有多個受理申訴的委員會,但是,這些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仍以職能部門負責人為主,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頗難中立。為了使大學的行政運作更加有序、有效,營造公正、公平、和諧的大學文化環(huán)境,有必要在原有各申訴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一個校級的學術與行政申訴受理委員會,下設教師職務聘任、人事爭議、學位授予、學籍管理等分委員會,成員應包括教授及學生代表,必要時可以公開聽證的方式處理相關申訴。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最好不進入這個委員會,只在必要時向委員會作出解釋或提供咨詢意見。這實質上也是不同的“事權”相分離的一種嘗試。這個委員會必須認同大學作為學術共同體的核心價值,其組成人員應該兼具學術成就和個人威望,既理性,又富于理解力和同情心。
大學行政機構是現(xiàn)代大學根據(jù)發(fā)展需要逐漸演進而成的,可以說天生就是從屬于學術的,行政機構也理所當然是學術共同體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習慣上將大學的行政部門叫黨政管理機構,但我們強調管理就是服務、要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這也是我們行政工作的基本理念。
大學行政機構最重要的責任,在于維護學術共同體的利益。這個命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學校職能部門的領導,在處理問題特別是那些重復信訪的問題時,要十分敏感,因為這些問題極可能會觸及現(xiàn)行政策的一些很敏感的原則。行政部門的負責人是政策的掌握者,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學校,因此,必須理性、公平、公正地處理問題,絕不能憑借個人的好惡來作出判斷,也不能為了遷就個人的、小團體的、局部的需求而犧牲公平的原則和整體的利益,必須時刻考慮到政策的原則性,必須時刻考慮到大學這個共同體的利益。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