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av影院

欧美在线另类A∨_日本一本久道视频_人禽杂交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午夜激情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高校師生多數(shù)贊成大學“增負” 減少“垃圾課”
2010年01月29日 14:48 來源:羊城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四年上了很多課,真正有用的東西卻很少

  羊城晚報記者 夏楊 實習生 楊文靜

  近日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在一次研討會上提出,“基礎教育可以減負,但高校必須增負”。這句話道出了很多學者的心聲。中國高等教育“入口緊、出口松”,考進去后隨便學學,“混”個畢業(yè)證學位證不成問題。而同時大學生也承認,大學四年上了很多課,但到了畢業(yè)的時候,感覺并沒學到什么。用人單位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也對畢業(yè)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提出諸多質疑。

  中小學應該“減負”,人們對此無異議。而高校應該“增負”嗎?記者近日在廣東高校采訪中了解到,反對這種觀點的聲音也不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眾多高考過后寄希望于“享受”一下大學生活的大學生們,竟然也多持默許的態(tài)度!

  課程雖然多,要求都不高

  小黃是廣東某高校歷史系大二的學生,當記者問及他的課程是否多時,他拿出一份密密麻麻的課表。課表顯示周一至周五只有兩個下午有時間空余,周末也幾乎被輔修占滿。繁雜的課程讓他時間吃緊,但他并未覺得有多少壓力,“平時聽聽課就過了,期末論文打‘天下’�!毙↑S稱,同學們大都練就了快速搜索資料和整合文獻的本領,能從容應對期末論文。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認為,自己上了很多“八竿子打不著”的課程,從高等數(shù)學到馬哲理論,從專業(yè)課到心理學,“看起來似乎都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課,哪門都難以取舍,但真正學到的東西很少”。

  據(jù)了解,國內大學生畢業(yè)前所修的學分需達150分左右,除去大四要實習和求職,課程較少外,平均每學期至少修七八門課,“高峰”時期更多達十門以上。即使如此,大學生仍然感覺“學不到什么東西”,似乎每一門課都只是蜻蜓點水,“老師一節(jié)課能夠‘飛’幾十頁、上百頁書”。在繁雜的課程之間,學生并未深入消化,但“如果每門課都花大量時間去學習,則吃力不討好,挑選重點又不知從何下手”。

  相較之下,國外許多著名大學只要求修100至120個學分左右。學生每個學期只需修三至五門課。但他們仍感到課業(yè)負擔十分繁重,因為每門課程一般是兩小時,另附一小時的導修課,將學生的討論、匯報、提問放入課時之中,引導其深入探究。

  考前“抱佛腳”,成績仍不差

  面對如此多的課程,學生難道一點壓力都沒有嗎?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都會回答,“考前有壓力”。有學生告訴記者,平時從宿舍門口走一圈,會看到大多數(shù)學生不是在玩游戲就是看電影,“宿舍不是學習的地方”。唯獨到了考前,到處都在埋頭復習,宿舍樓里常常凌晨三四點仍有人挑燈夜戰(zhàn)。

  大三的小韓戲稱,“復習不在于‘細水長流’,而在于‘臨門一腳’”,大多考試只需要死記硬背老師的PPT,填空、名詞解釋、簡述題,不外乎是在考驗記憶力,“與其重復記憶,不如考前突擊來得快速有效”。

  小韓透露,如果一旦考試太多,顧此失彼,還可以打電話找老師通融一下。很多老師不主張學生走后門,但他們同樣感覺目前的課程不合理,沒辦法提高要求。但如果遇到“名捕”型老師,就只能“認栽”重修,小韓的同學中就有連續(xù)三年沒過高數(shù)的�!霸诳记拔覀円话愣紩蚵犂蠋煹某鲱}風格,有針對性地復習,所以一般考出來成績都不差。”

  曾經在英國留學的小饒說,在英國掛科甚至留級都屬常事,老師原則性較強�!傲秩f歲,多一分浪費”在國外絕對行不通,因為畢業(yè)時成績有等級,如果應聘拿著“三等”和“一等”競爭,總感覺低人一截。加之國外沒有“考研”一說,全憑本科成績,因而學習壓力更大,動力也更大。

  畢業(yè)很迷茫,后悔太放松

  課業(yè)負擔不大,考試突擊搞定,這樣的“低壓”狀態(tài)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但正因如此,許多學生感到“對未來很迷�!�,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也不知將來能干什么。這些疑問成為大學生從青少年階段跨入成人階段面臨的首要問題。

  廣東某高校經濟系的小楊就直指其專業(yè)的尷尬,不久前有銀行和保險公司招實習生,要求是理財、金融或財務方向的學生。“經濟貌似什么都沾邊,其實什么都不精�!彪m然上了很多課,但對統(tǒng)計、建模、運算等知識的掌握都只是皮毛。因感到學無所獲,最終小楊在歷史課中找到了存在感,并通過自學不斷探尋,確定了日后的方向,他已決定考研讀歷史,成為一名歷史教師。

  該校公共管理系的小崔則選擇了學習法語。“學校學的太泛,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還不如專攻一門外語實際。”

  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其實學校里的學習負擔越小,他們的心理壓力就越大,對自己的強制命令就越多,由此產生了對培訓、社會實踐的向往。許多學生表示,“實習比上課有用,因為上課學的東西考完試就忘了”。

  -專家觀點

  減少“垃圾課”,提高閱讀量

  記者采訪中,多位倡導教學改革的大學教授都強調,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大學生學習太輕松,另一方面也應看到,目前大學生所上的課程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華南理工大學生科院院長王小寧反對給學生盲目地“打基礎”,他認為目前大學里有很多課程學完了一輩子都用不上,并且很多無用的東西積壓在學生的腦子里,只能對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起反作用。

  “很多所謂的基礎課程沒有必要上,學生在需要的時候回頭去學,效率會很高�!彼岢寣W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科研的機會,讓大學生參與進來,討論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爱斔麄儺a生疑問和興趣的時候,也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壓力,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院長甘陽曾經在國外多年,對西方名校課程設置很了解,他說很多一流大學的課程都沒中國多。但他們每門課質量都很高,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教師每次上完課都會給學生留很多作業(yè),有大量經典閱讀任務。每次大課后都有小課討論,而沒有完成閱讀量的學生是沒辦法參與討論的。而平時討論的成績,將計入課程考核。因此很多課結束時并沒有考試,但學生每節(jié)課的壓力都很大。

  “現(xiàn)在很多學生大學四年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書!”甘陽說,中國高等教育要改革,課程必須改,要給學生增加學習的壓力和動力。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