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主義”大行其道,使學生缺少真正的讀書與學習,更沒有探求真理的興趣與愿望——
現(xiàn)在作為人文學科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的語文被異化了。語文課成了數(shù)學課,母語課成了外語課。老師在課堂上講語法,講“用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下了課,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幾乎天天在分析,天天做習題。
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是“培根”、“積累”。正如韓愈所說: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而如今,我們很多時候卻違背了教育最基本的規(guī)律和人的成長最基本的規(guī)律,老師和家長常常超越學生的學習階段,急于向他們灌輸各種知識和思想。
20分鐘分析“紋絲不動”
我們的學生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訓練閱讀分析,老師強調(diào)一種理解、一種聲音、一個標準答案。有一次我聽一位特級教師上《邱少云》一課,課上這位老師著重分析文章中三次出現(xiàn)的“紋絲不動”,通過不斷提問、比較,要讓學生了解這個詞用得怎么好,足足用了二十分鐘的時間。我不禁疑惑:人在被火燒時,真的會“紋絲不動”嗎?這樣的分析有什么作用!
但是現(xiàn)在就是這樣大量的分析、啟發(fā)占去了小學生的大好時光。小學階段是記憶力最強的時期,是最應該積累的時期,但現(xiàn)在很多老師不是引導學生去廣泛閱讀,去記那些一輩子受用的經(jīng)典,而是搞假大空的分析,課堂熱鬧了,但學生卻少有收獲。初中、高中的情況也大抵如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瑯瑯書聲難再尋
本來,我們語文教學的任務是要建構學生的語文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分三個子系統(tǒng)即漢字的認字和寫字系統(tǒng)、漢語聽說讀寫系統(tǒng)、母語文化生成系統(tǒng)。而這個系統(tǒng)的基礎就是傳承前人的文化成果,讀、記、背是繞不開的,只有大量的積累,我們的語言、思想、感情才會受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現(xiàn)在作為人文學科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的語文被異化了。語文課成了數(shù)學課,母語課成了外語課。課堂上講語法,講“用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下了課,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幾乎天天在分析,天天做習題。學生整天忙碌,卻唯獨缺少真正的讀書與學習,更沒有探求真理的興趣與愿望,天長日久,一點東西也沒有留下。所以我說“悠悠十二載,腹中空如洗。”
復旦大學曦園有個亭子,朱東潤先生寫了四個篆字“書聲瑯瑯”。但我現(xiàn)在已聽不到從校園里傳出動聽的瑯瑯書聲。讀書人不讀書,成了習題人!
作文竟能“以不變應萬變”
如今的“訓練風”已不只局限于閱讀,一些老師連作文教學也大力倡導“訓練主義”。上海高考作文題2006年《我想握著你的手》、2007年《必須跨過這道坎》、2008年《他們》。一些老師就指導學生“以不變應萬變”,用一個模式來“套”這些題目,如2006年寫“我想握住民工的手”,2007年寫“必須跨過與民工差距這道坎”,2008年寫“他們是一群民工的子弟”。而且也確實有不少學生因此獲得高分,還被媒體大為宣傳。于是就有老師和學生心存僥幸,這樣的題目只要事先準備幾篇,還有什么不能應付的?還需要讀書干什么?
我們不妨眼光放遠,看一看其他國家的高考作文題。
法國2008年考題:
文學類考生(三選一)
1、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對于思想桎梏的解脫?
2、藝術品是否與其他物品一樣屬于現(xiàn)實?
3、解釋亞里斯多德在《尼格馬科論倫理》中有關“責任”的論述
科學類考生(三選一)
1、欲望是否可以在現(xiàn)實中得到滿足?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比較有什么意義?
3、解釋休謨在《道德原則研究》中有關“正義”的論述
經(jīng)濟社會類考生(三選一)
1、人們是否可以擺脫成見?
2、我們可以從勞動中獲取什么?
3、解釋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關“德行”的論述
美國芝加哥大學作文題:
想像你是某兩個著名人物的后代。誰將是你的父母?他們將什么樣的素質(zhì)傳給了你?
新加坡高考作文題:
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zhèn)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
這樣的題目,沒有大量閱讀,沒有獨立見解,是不可能寫出好文章來的。當然,這里有國情差異,學生、教師所處大背景不同,但我們的訓練主義只能使學生不會思考,不敢思考,信奉答案只有一個,這還談什么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還談什么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
( -黃玉峰 作者為復旦附中語文特級教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