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錢!兒。”這是早些年某大學一位在校生寄回家中的一封信,信的內(nèi)容,僅有3個字,3個標點符號。
3個字的短信向父親要錢,折射出當代大學生的親情觀念,以及父母背后的心酸。
如今,一批剛畢業(yè)不久的大學生,因為月薪不高,干脆辦卡提前消費——不考慮后期的還款壓力,不思量花了多少錢,輕松消費后,很快“債臺高筑”。怎么辦,將賬單甩給父母,演變成了“爸:賬單!兒。”新4字短信。
以下3個真實故事,告誡那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在辦信用卡透支消費時,先設(shè)身處地想一想,自己有沒有還款能力,家庭經(jīng)濟條件是否寬裕,別刷卡消費的時候“喜刷刷”,等賬單一來,換來的是父母“兩行淚”。
故事1:劉女士東拼西湊為兒子買單
劉女士的兒子小陳,前年從學校畢業(yè)。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他就在家呆了大半年。去年年初,劉女士通過關(guān)系給兒子找了個工作。原本以為,兒子成了上班一族后,能自食其力了。但小陳每個月還得向母親要點零花錢貼補,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月1000元多一點的工資,根本不夠用”。
小陳向母親要錢的日子,從去年10月份開始終止。他的這一“轉(zhuǎn)變”,惹得母親一陣欣喜,“兒子終于能自己養(yǎng)活自己了”。
元旦前夕,劉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是銀行的,找小陳!拔乙詾槭莾鹤鱼y行里的朋友,問對方什么事。結(jié)果被告知,兒子信用卡透支,還款期已過,來找擔保人了。”劉女士說。
銀行賬單寄到家中,劉女士打開一看,頓時傻眼——兩張信用卡,一共透支1萬多元錢,幾乎是夫妻倆年收入的一半。
當晚,小陳回到家,劉女士立即責問,兒子只好老實交代——自己偷偷辦了兩張信用卡,擔保人是父母;平時掙的工資,都用來上網(wǎng),而信用卡則用來泡酒吧。
一聽這話,劉女士欲哭無淚:“我和我老公結(jié)婚20多年,還從來沒去過酒吧。兒子一去就花了1萬多元!
兒子無錢還貸,劉女士只好拿出家中僅有的5000元積蓄,為兒子還了一半貸款。剩余的一半,讓小陳自己還!爸挥羞@樣,他才會有愧疚感、責任感!眲⑴苦卣f。
故事2:10張信用卡共透支十多萬
2月6日,除夕夜,劉女士與她姐姐吃年夜飯,聊天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姐姐有些悶悶不樂!澳阌行氖?”劉女士問道。
“小陳辦的信用卡透支了嗎?”一聽這話,劉女士神經(jīng)繃緊:“透支了1萬多。怎么,凱凱(姐姐的兒子)也在用信用卡透支消費?花了多少?”
“你猜猜看!苯憬銓嵲诓蝗绦拈_口。
“兩三萬?”劉女士問。
“兩三萬就好了,都快12萬了!苯憬愦。
姐姐如實道出:去年3月份,兒子凱凱陸續(xù)辦了十多張信用卡。三四個月后,在給兒子洗衣服時,她發(fā)現(xiàn)一堆信用卡。問清情況后,她把兒子的信用卡全部沒收。沒想到,兒子之后又去補辦,繼續(xù)刷。到了年底,所有的卡都透支完了,只能向父母求助。
“我姐姐替兒子還了10萬多一點,還剩1萬多沒還,拖欠著,等著銀行產(chǎn)生不良信譽記錄,將外甥拉入黑名單,這樣他就永遠不能辦理信用卡了!眲⑴空f。
故事3:老李年前收到一份“大禮”
家住寧波市海曙區(qū)的老李有看報的習慣。每天下班回家,他都會打開信箱,取出報紙。但今年2月份,老李的信箱里多了一份“禮物”——女兒的4張信用卡賬單。
“4張信用卡,每張都已到最大透支額,一共1.6萬元!崩侠钫f,打開賬單后,他還以為是銀行寄錯了地方,因為女兒從來沒透露過自己辦過信用卡。但是仔細核對用戶,老李確認,的確是自己女兒。
“我問女兒怎么回事,她說去年七八月份陸續(xù)辦了4張信用卡,全部用在買衣服、買化妝品上!焙蛣⒓医忝孟啾,老李對女兒的行為,內(nèi)心還能接受,“至少這些錢花出去了,買回來的東西還看得見。如果全用來泡酒吧,我的心都要碎了!
對女兒教育了一番后,老李向親朋好友借錢,替女兒償還了所有欠款,并讓銀行將女兒的賬戶凍結(jié)。
3位家長的心聲:子女辦理信用卡,銀行能否先問問家長
辦卡的時候很方便,刷卡的時候很瀟灑,等賬單寄來,發(fā)現(xiàn)自己債務(wù)累累,無力償還。怎么辦,只好將“包袱”甩給老爸老媽。
本文里的小陳、凱凱、小李3人,年齡相仿、經(jīng)歷相同——都出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都是畢業(yè)不久才步入工作崗位;月薪不多,感覺老是向父母要錢又不好意思,于是干脆辦信用卡透支消費。
為此,3位家長向銀行提出意見:銀行在為客戶辦理信用卡時,如果發(fā)現(xiàn)客戶的年齡在20歲出頭,屬于剛工作不久的那種,月薪也不高,填寫的聯(lián)系人是自己父母的,銀行在辦卡前,能否先打個電話,詢問一下家長是否同意子女辦卡。
“這樣也好讓我們心里有個底,別到時賬單一到,嚇出心臟病。”這是3位家長共同的心聲。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