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里,外國展館中的中國元素隨處可見。這里是薈萃246個國家與國際組織的精彩世界,也是一個用“中國”元素貫穿的縮微世界——
細節(jié)貼心情誼暖人
“歡迎中國朋友參觀澳大利亞館!”澳大利亞館的工作人員說中文很流利。在不斷引導觀眾走進館內(nèi)劇場的同時,小伙子不時用中文提醒大家,“慢點,慢點,安全是最重要的。”
斯洛伐克館的工作人員,干脆給自己起了個別致的中文名字,湯木楊。他站在斯洛伐克館門口,用中文熱情地招呼參觀者,“歡迎來到最漂亮的斯洛伐克館!”
世博園區(qū)里,貼心的細節(jié)有許多,不僅僅是賓至如歸的服務,讓中國觀眾心中溫暖的,更有各國真心傳遞出的深厚情誼。
參觀者姜女士,注意到了以色列館入口處的一幅畫,“它讓我感動!边@是一扇與歷史對話的窗口——二戰(zhàn)期間,中國駐奧地利大使何鳳山向幾萬名猶太人發(fā)簽證,幫他們逃離屠殺,來到上海。半個多世紀后,猶太人在中國特別是在上海的生活史,被精心放入以色列館中展示。
從外到內(nèi)都很“中國”
從高空往下看,奧地利館形如“人”字,館標投射出的陰影又像是奧地利的英文首字母“A”。奧地利館的外墻,由1000萬塊六角形陶瓷拼貼而成。陶瓷,在英文中既與“中國”同義,又是歷史上最早由中國出口至奧地利的貿(mào)易品。
向中國的悠久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致意的,還有西班牙館用藤條板編織而成的獨特外墻。遠觀展館外墻,抽象的“日”、“月”、“友”等漢字一一呈現(xiàn)。
波蘭館選擇剪紙造型建造場館、放飛風箏是墨西哥館外觀設計的靈感、法國羅阿案例館用竹子來制作外墻、沙特館“絲路寶船”外形設計思想源于“海上絲綢之路”……上海世博會上,只要用心去找,會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外國館都有中國元素。不僅僅是外形,包括內(nèi)部展項的設置,都很“中國”。
舞臺上,有烏黑雙眼的銀白機器人,斜撫小提琴。這是日本館為中國參觀者特地帶來的最新一代機器人,在與觀眾眼神交流中,機器人一手撫弦一手拉弓,一曲中國的《茉莉花》,自弦下潺潺流淌而出。
用中國元素打動中國觀眾
中國元素,讓本屆世博會迸發(fā)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葡萄牙館一直在突出兩國源遠流長的交往歷史。”葡萄牙館禮儀接待艾媛介紹。以軟木制成的葡萄牙館,辟出專區(qū)來專門介紹中葡友好歷史。用中國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為線索,介紹第一本葡漢詞典、曾在中國生活過的葡萄牙詩人卡蒙斯、乾隆皇帝寫給葡萄牙國王諾澤一世的書信……
在“世界上第一個畫有中國的地球儀”前,輕撫感應裝置,地球儀隨之轉(zhuǎn)動,出現(xiàn)中文字幕和葡萄牙帆船圖像。當然,展館中還介紹了廣受葡萄牙人喜愛的中國茶葉,“葡萄牙人是第一批在歐洲消費并傳播中國茶葉的歐洲人!”葡萄牙將這句話自豪地寫在自己的國家館內(nèi)。
走進捷克館,入口左邊就是為捷克畫家茲德涅克·斯科納專設的展廳。這里,不僅三面墻上掛滿了數(shù)十幅斯科納的捷克版《美猴王》插畫集插頁,正面屏幕上也正播放著特別為上海世博會制作的斯科納風格《美猴王》動畫片,觀眾可以通過屏幕前的操作臺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美猴王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
“上海世博會上這么多外國場館熱衷于使用中國元素,既是增強各自場館對中國觀眾的親和力,也是對主辦方的尊重,對中國的看重。”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表示。
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寧越敏認為,這將影響中國年輕一代全球觀的形成,“場館熱衷表達中國元素,能讓中國觀眾從內(nèi)心感受到中國現(xiàn)在面對的是全球的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世界。” 本報記者 曹玲娟 張蕾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