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文/于大波
洛杉磯市中心有一條“乞討街”,那里聚集著眾多無家可歸者,他們所有的家當就是卷在身上的那堆破布和放在身邊的一個破碗。
在“乞討街”的北面,是好萊塢的星光大道,沿著大道向北行進,就是地價昂貴、明星巨賈集中居住的比弗利山莊。在那里,比比皆是的豪宅在鮮花綠樹掩映下若隱若現(xiàn),不時會有一輛加長林肯牌轎車從街邊駛過。
窮富咫尺
富人的奢華生活在不經(jīng)意間被掀開了隱秘的一角。近乎咫尺間,窮與富以極不協(xié)調(diào)的方式“昭示”著自己,極其強烈的反差理所應(yīng)當給窮人造成巨大的心理沖擊,一位陪同的朋友卻感慨:“十幾街之隔.我看到了一個赤貧的美國與一個奢靡享樂的美國:美國的窮人心理能平衡嗎?窮人和富人怎么能相安無事?美國的窮人難道不仇恨富人嗎?”
在一次采訪活動中,記者和當?shù)匾幻煺劦铰迳即壍姆缸锫省S浾咛氐貑枺骸奥迳即売袥]有專門針對富人的犯罪?”他回答:“這里經(jīng)常有搶劫殺人的案件發(fā)生,但并不只是專門針對富人!庇浾邌枺骸笆遣皇歉蝗吮gS成群,防守嚴密,盜賊無法接近?”他回答:“不是,富人的豪宅大院基本都沒有圍墻,而且多數(shù)富人沒有保鏢!庇浾哂謫枺骸案F人難道不仇恨富人嗎?”警察回答:“為什么要仇恨他們?大多數(shù)富人通過正當手段掙錢,不偷不搶不貪不占,他們的財富得到法律的保護!
機會平等
記者認為,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或許是美國多數(shù)富人不擔心財富被人惦記的原因之一。記者和美國人談到如何看待財富問題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不怕財富不平等,就怕機會不平等”。
在美國,每個人獲得的機會平等嗎?一名在南加州大學(xué)任教的學(xué)者指出,任何國家都不存在絕對的平等機會,但美國是一個承認實力的國家,無論你來自什么家庭,只要有實力,基本上都會得到承認。從接受教育的機會來說,他不否認美國的富家子弟會得到更多的機會,比如富家子弟能上得起學(xué)費昂貴的私立大學(xué),但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能進好學(xué)校,只要出類拔萃,就會得到學(xué)校不同方式的資助。在價值觀方面,不管是富家后代還是平民子弟,美國的年輕人大都以花自己掙來的錢為榮,以向父母伸手要錢為恥,這就決定了他們更注重個人奮斗而不依賴父母。這就是為什么像比爾•蓋茨那樣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更能得到人們推崇的原因之一。
根據(jù)這位學(xué)者進行的一次社會調(diào)查,多數(shù)美國人認為,他們能夠通過不同的機會在社會上找到與自己能力相適應(yīng)的地位。這就使美國人基本上能對財富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我羨慕你富有,但我不會因為你比我有錢而嫉恨你!
稅收杠桿
長期研究美國稅收政策的一位專家指出,美國比較成功地利用了稅收杠桿來調(diào)節(jié)貧富心理落差。
收入多多交稅,收入少少交稅,偷稅漏稅者受法律制裁。高收入者是美國個人所得稅納稅的主體,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的群體所繳納的稅款每年占美國全部個人稅收總額的60%以上,是美國稅收最主要的來源之一。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巨大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占人口少數(shù)的富人,而不是占納稅總?cè)藬?shù)絕大部分的普通工薪階層。在住房方面,住豪宅大院的富人要繳納昂貴的房產(chǎn)稅,住“陋室”的平民少交或不交房產(chǎn)稅。
合理公平的稅收政策使富入與窮人各有所得,又各有所失,于是各自求得了心理的平衡。
捐贈文化
接受記者調(diào)查的不少美國人認為,美國不少富人樂善好施,信奉“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原則,這或多或少地緩解了貧富矛盾。
美國是世界捐款大國。社區(qū)里經(jīng)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捐款活動,呼吁捐款的信件會時常提醒人們莫忘獻出愛心。有句話說,“美國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富人捐款捐出來的”。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確實許多公共設(shè)施是靠富人捐款建設(shè)的。有數(shù)據(jù)顯示,75%的美國人為慈善事業(yè)捐款,每個家庭年均捐款1000多美元。造福于民的慈善大腕比比皆是,他們中有人們耳熟能詳?shù)目突⑸w茨、巴菲特等,也有更多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幕后英雄”。
最近,美國媒體披露了一個催人淚下的真人真事:美國堪薩斯城的富翁斯圖阿特每年在圣誕節(jié)期間向窮人捐款,26年如一日,捐出的款項共達130萬美元。更令人感動的是,斯圖阿特干了26年好事不留名,人們也花了26年的時間苦苦尋找這位“圣誕天使”。直到斯圖阿特在患了癌癥而不久于人世的情況下,才向媒體披露了他的真實身份。他說,他這么做不是為了讓人們感激他,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他那樣向那些急需援助的弱勢群體獻出愛心。
斯圖阿特的事跡見諸報端后,記者來到洛杉磯一個救助站,一名坐在輪椅上等待救助的殘疾人對記者說,“對這樣慈悲為懷的富人,我心里只有深深的崇敬。”
美國部分富人為何爭相回報社會?在美國定居多年,現(xiàn)經(jīng)營一家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公司的華裔商人鄧世武認為,這里面有品格的因素,但也有宗教教義中“博愛”思想的影響。
而完善的遺產(chǎn)稅和慈善基金管理制度也刺激著美國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一方面,美國的遺產(chǎn)稅、贈予稅以高額累進著稱,當遺產(chǎn)在300萬美元以上時,稅率高達 55%,而且還必須先繳納遺產(chǎn)稅,后繼承遺產(chǎn),所以富豪的后代要繼承遺產(chǎn)會遇到重重阻礙。有些州政府不僅對遺產(chǎn)征稅,而且對遺產(chǎn)繼承人還要再征一次稅。另一方面,建立基金會或捐助善款則可以獲得稅收減免。美國每個公民的終身免稅額為67.5萬美元,每人每年贈送額在1萬美元以上的可免稅,超過1萬美元的部分就可使用自己的終身免稅額度。慈善捐助不僅可以減少損失,而且有助于樹立公眾形象和產(chǎn)生模范效應(yīng),這就使得美國不少富人競相比著向社會捐款,錢多多捐,錢少少捐,一種“捐贈文化”蔚然形成。
美國的貧富懸殊相當驚人,還遠不能說富人與窮人之間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達到了融洽的地步,只能說兩者是井水不犯河水。但美國基本上形成了不仇富的總體社會氛圍,這或多或少都令人深思。
(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