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quán)下午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他在答問前的致詞中,提出一系列在通脹情況下紓緩民困的措施。 中新社發(fā) 譚達明 攝
|
七月十六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quán)下午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他在答問前的致詞中,提出一系列在通脹情況下紓緩民困的措施。 中新社發(fā) 譚達明 攝
|
中新網(wǎng)7月17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7月17日發(fā)表社論說,香港特區(qū)政府一擲百億元,稍為紓緩市民承受的通脹壓力,不少市民都在計算自己分得多少“餅仔”,整體而言,是最受通脹打擊的基層市民受惠較多,在資源分配有限下,今次措施顯然是向基層及有需要人士傾側(cè)。
社論摘錄如下:
如此大手筆的紓困措施,慣例是在財政預(yù)算案或《施政報告》中提出,今次屬于“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政府上次這樣做,是五年前“沙士”襲港期間,推出退稅和減免差餉水費等連串措施來“賑災(zāi)抗炎”。
市民對當年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壓力,記憶猶新。當時的支付整體紓困措施的庫房代價是一百一十八億元。現(xiàn)時社會雖然亦受到通脹壓力,但比起當年可謂小巫見大巫,不少人仍然放心消費,政府仍推出一百一十億元的紓困措施,可以說是相當慷慨。
富人受通脹影響較微,不需要政府幫手解困;主要希望政府幫助的是中產(chǎn)和基層。由于今天中產(chǎn)階層面對通脹的沖擊,政府考慮到他們承受能力較強,故采取量力“放水”。中產(chǎn)家庭今次受惠于免交外傭稅兩年和由政府代繳電費等措施,占家庭開支可能不多,政府旨在顯示小小心意。
今次紓緩?fù)浀闹饕獙ο,?yīng)該是基層市民,新舊措施一起計算,單是公屋居民一連免租三個月,已經(jīng)大減負擔(dān),有些家庭更等于享受到“雙糧”,老人家的生果金加碼亦算豐富,以本港半數(shù)人口住在公屋單位中,在今次措施中受惠人數(shù)相當廣泛,從幫助有需要人士的角度看,無論從力度和范圍都相當大。至于有議員提出“無老人,無兒童,無租住公屋,無領(lǐng)取綜援,無直接交電費”的“五無”人士,未必受惠,他們大部分是住在私樓板間房的低收入單身人士和家庭,或可透過食物銀行獲得一點資助,受惠不多是受社會網(wǎng)絡(luò)限制,日后推出紓困措施時,可以多作考慮。
要人人受惠,最簡單莫如向所有身分證持有人派錢。這正是澳門政府今年所采用的措施,由不足一歲的嬰兒到億萬富翁,無一遺漏。但是,這不但不能主力把錢送到最需要的社群手里,而且“天外橫財”刺激的消費效應(yīng),反而可能助長通脹,變成只是一場短暫的表面歡喜。
現(xiàn)時香港政府提出的一次過紓困措施,明白到長貧難顧,政府開出的下一張支票,是期望在二○一○年十大工程陸續(xù)上馬后,基層收入會隨之改善,要保證這張支票兌現(xiàn),負責(zé)推動項目的官員就不能掉以輕心,要想辦法排除阻力,確保工程上馬,社會也可以構(gòu)思其它發(fā)展大計,務(wù)求做到以增長改善民生的長遠之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