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22日電(記者李亞光)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一段塵封已久的長征史近年來才被逐步揭開。
中共青海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林介紹,1936年7月,紅二、紅四方面軍及紅軍總部超3萬人來到班瑪,在該縣境內(nèi)行軍20余天,最后取道甘南北上。然而,長久以來大多數(shù)人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
石林說,青海屬欠發(fā)達地區(qū)、學術(shù)力量有限。班瑪長征史研究于上世紀80年代啟動,近年獲得突破,才開始在少部分文獻、史料中得以更新。
雖被外界“遺忘”多年,這段歷史在當?shù)匾恢庇兄軓姷纳,牧民至今仍感念紅軍。近日,記者來到班瑪縣亞爾堂鄉(xiāng),進入當?shù)厝怂Q的“紅軍溝”不久,就看到3位牧民正向紅軍墓敬獻酥油糌粑,他們身前的墓碑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哈達。
亞爾堂鄉(xiāng)王柔村的68歲牧民尕瑪才保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將當時部隊經(jīng)過的橋、路、溝等冠以“紅軍”二字稱呼。如今,年紀稍大一點的還記得不少相關(guān)藏語歌謠,其中有首唱道:“紅軍走了,村寨空了;村寨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紅軍走了!
“令人觸動的是,許多牧戶家中至今仍保留著紅軍留下的馬鞭、刀勺、鐵鍋等用具,將他們擺在佛堂視為珍寶。”班瑪縣縣委書記夏吾杰說。
尕瑪才保說,長征紅軍吃苦耐勞、紀律嚴明,相關(guān)故事被代代相傳,牧民一直津津樂道、念念不忘。尕瑪才保在兒時就常聽父親講,高寒干旱的青藏高原糧食產(chǎn)量較低,時值當?shù)厍囡⑼愣钩墒鞎r節(jié),大部分紅軍在軍糧告急的情況下,一直堅持用撿拾牛骨燉湯、采挖野菜等方式充饑,很少向牧民購糧,每夜都露宿草原。
“長征紅軍在班瑪期間還執(zhí)行嚴格的‘十要、十不要’民族政策,最大化尊重當?shù)仫L俗習慣,極少給牧民添麻煩,深受當?shù)厝藫泶!鼻嗪C褡宕髮W教授周忠喻說。
80年過去了,長征精神在班瑪歷久彌新。夏吾杰說,紅軍在班瑪經(jīng)過的地區(qū),有一部分地處如今的瑪可河原始林場境內(nèi),屬長江源區(qū)的重要水源涵養(yǎng)地。因生態(tài)保護需要,不再砍伐木材的牧民生活一度較為清苦,但他們普遍表示理解國家政策,齊心協(xié)力挺過了難捱的最初幾年。
如今,牧民們大力發(fā)展林下產(chǎn)業(yè),成功使羊肚菌、藏雪茶等昔日深藏于高原深山中的特產(chǎn)實現(xiàn)人工種植,從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相關(guān)收入逐年增加。還有一部分牧民加入林業(yè)管護隊,每天奔走于山林中照料樹木、救治受傷野生動物,每月都能領(lǐng)到工資。
夏吾杰說,牧民克服困難為下游保護好生態(tài)。自力更生、團結(jié)協(xié)作走向脫貧致富,品格與昔日紅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長征精神在班瑪薪火相傳的真實寫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