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華商報》報道,記者采訪陜西省宜君縣委書記熊暉———他曾以一紙拒見跑官要官者的告示而“一舉成名”———詢問為什么貼“告示”,熊書記解釋了兩點:一是為了“躲”跑官要官的人;二是,躲的目的是“想保護我的道德底線,維護好我的精神家園”。
熊書記的做法是不是最佳選擇呢?我覺得他的“躲”至少有兩個問題。
一是消極。的確,社會上某些庸俗的人情關系確實很麻煩,有些“禮”是收了不合適,不收也不合適。但是,作為一個縣委書記,怎么能在庸俗的人情關系面前卻步不前呢?
以回避的辦法“保護道德底線、維護精神家園”至少是消極的。“躲”是明哲保身,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記得電影《陳毅市長》中有一個情節(jié),一個資本家請陳毅吃飯,秘書說不能去,會被資本家腐蝕的,陳毅市長哈哈大笑:他可以影響我,難道我就不能影響他嗎?我覺得這才是明智官員應有的氣概和品質。下屬官員來送禮,避而不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是更應該用自己的一身正氣去感化和改變他呢?
二是有混淆是非之嫌。跑官要官者中確實各種人都有,有的是想要通過拉關系、聯(lián)絡感情來得到提拔的,也有的就是來行賄的。但是,事實上跑官要官者中“好人”也是有的。
其實,之所以一些鄉(xiāng)鎮(zhèn)出現(xiàn)干部跑官要官的現(xiàn)象,多是因為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干部的選拔任用民主渠道發(fā)揮不夠、少數(shù)主要領導“一言堂”造成的。所以,一些有抱負、有能力的人渴望被縣領導特別是縣委書記了解,從而得到被提拔重用的機會,他們沒有辦法才要“跑”的。而且事實證明,有些跑官要官者之所以成為行賄者,問題并不是出在跑官要官者身上,而是某些被“跑”的領導干部自己招賄索賄。所以,我認為為了公平公正,領導干部不應該拒見跑官要官者。
其實,在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換屆之際跑官要官的“部分干部”,肯定都是相對來說有資格成為候選人的干部,如果縣委書記親自見一見面,通過談話來面試和考察他們,也是十分必要的。既然他們自愿前來接受考察,為什么要拒絕呢?他來跑官要官,總得有備而來談談他的動機、他的抱負之類的吧?
縣委書記親自了解每一個干部的想法,不僅僅是考察干部,也是調查研究,何樂不為呢?
依我看,不妨把在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換屆之際縣委書記和每一個候選人面談一次,作為一項制度規(guī)定下來,作為選拔鄉(xiāng)鎮(zhèn)領導班子成員的一項程序。比如說,可以采取由縣委書記和其他負責干部參加的集體談話形式。如果一定要單獨談話,不妨采取對談話過程進行錄像的方式,使縣委書記和跑官要官者互動透明化、公開化。
總之,熊書記不應該躲跑官要官者,問題只在于怎樣見。如果為了實現(xiàn)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負,并且沒有黑幕交易,“跑官要官”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們也需要建立一個類似于“毛遂自薦”、在陽光下“跑官要官”的制度。
(來源:《新京報》2006年8月15日,作者:北京公務員 蔡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