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兄長,我的兄弟
是什么力量將半年前還在父母身邊的小伙子打造成鋼鐵一般的漢子?記者一直在尋找答案。
“兄長的榜樣和兄弟的鼓勵!”這是新兵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記者對“軍官如兄長”有著切身體會。在災區(qū),師長、副政委、參謀長能吃到的就是方便面、榨菜、面包干。在紅白鎮(zhèn),當記者對炊事班長抄起鐵鏟往鍋里灑黑土,用黑土擦拭鐵鍋的做法百思不得其解時,炊事班長頭也不抬地說:“這里缺水,只能用土來洗鍋,去去油!庇浾咦穯枺骸皫燁I導也一樣嗎?”炊事班長很奇怪地白了記者一眼說:“沒人例外!”
師部的一名老士官悄悄告訴記者:“到災區(qū)的頭兩天,師領導和所有官兵都一樣:每天兩人一瓶水,一人一包方便面。因為師領導們晚上還得開會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幾乎沒有休息,所以炊事班給師領導多炒了一個青菜,結果被師長劈頭蓋臉地批評了一頓。師長撂下的話是‘沒有例外’!”
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醫(yī)療隊給執(zhí)行抗震救災任務的官兵打防疫針,當楊杰師長聽說打算從師部開始時,立即請求醫(yī)療隊:“從一線的官兵開始吧,他們天天與罹難者打交道,最需要保護。師部的干部戰(zhàn)士最后打吧。”
當新兵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罹難者遺體時,他們被驚呆了。那一刻,軍官、黨員和老兵挺身而出,清理遺體,安排新兵們執(zhí)行警戒任務。一位罹難者的遺體嚴重損壞,就連家屬都不敢上前相認,一名連長毫不猶豫地將遺體抱了起來,剎那間,遺體體液迸出,濺了連長一臉……第二天,新兵們請求參加最艱難的搜救戰(zhàn)斗。
某營教導員許虎說,參與救災行動,“大家的心理經(jīng)過了3個階段——剛開始接受任務時,大家熱情很高,很著急,總想著盡快救;當真正面對遺體時,士兵們內(nèi)心是非?謶值模辉俸髞,為了完成任務,大家堅強地面對恐懼!
老兵的言傳身教是讓新兵迅速成長最直接的辦法。在這場地震災害中,金花鎮(zhèn)三江村66歲的吳老漢,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全部喪生,老人感到失去了所有親人,無依無靠,活下去也沒有什么意思,就兩天多不吃不喝,想尋短見。師長楊杰和組織科干事李廣帶著面包和罐頭來看望老人,和他攀談了一個多小時,鼓勵老人堅強地活下去。老人終于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隨同楊杰師長一起行動的新兵們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救人又救心”。
4.“千歲軍”與“黃繼光精神”
走進空降兵某團在洛水鎮(zhèn)的抗震救災指揮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迎風招展的印有“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字樣的一面大旗。在營房里,特級戰(zhàn)斗英雄黃繼光的一座銅像巍然佇立。團政委孫傳海告訴記者,他們每次執(zhí)行重大任務時都會帶上黃繼光的銅像,激勵全團官兵。在這支擁有光榮傳統(tǒng)的部隊里,黃繼光精神代代相傳,成為激勵部隊不斷前進的動力。
同樣讓官兵們感到驕傲的是,這支英勇的部隊還有“千歲軍”之稱。該部隊某團政委李偉強介紹說,這支部隊是1950年從四大野戰(zhàn)軍中挑選歷次戰(zhàn)爭中的功臣和戰(zhàn)斗模范組建而成的。
這支部隊接到抗震救災命令后,連夜擬出計劃、協(xié)調(diào)兵力、準備物資,在4個小時內(nèi)完成了應急出動準備,在20個小時內(nèi)從1000公里以外進入指定地區(qū),成為首批整體抵達災區(qū)的外區(qū)部隊。面對余震頻發(fā)、天氣惡劣、停水停電、設備缺乏等困難,他們憑著雙手和繩子、鐵鍬、鎬頭等簡單工具,晝夜不停地在廢墟中搜救。戰(zhàn)士們的手上、肩上、腿上、背上傷痕累累,多數(shù)官兵幾日幾夜沒合眼。他們逐村逐戶地搜尋幸存者,在紅白、清平等山區(qū),他們組織了10余支深山搜救隊,深入10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老林,徒步搜救。有的戰(zhàn)士在轉移群眾途中受傷,有的將自己的食物和水讓給群眾。在道路坍塌、山體滑坡等險情中,戰(zhàn)士們打通了一條條“生命通道”……
記者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年輕人要闖洛水空降兵某團駐地,遭哨兵阻攔,雙方發(fā)生激烈爭吵。這個年輕人名叫鄒偉,去年12月剛剛退伍。地震發(fā)生后,得知自己的部隊來抗震救災,鄒偉趕赴連隊,想同戰(zhàn)友們并肩戰(zhàn)斗。這個來自四川的“沒有軍銜的戰(zhàn)士”對記者說,他已經(jīng)和部隊融為一體,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部隊和戰(zhàn)友,只要部隊需要,他愿意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特派記者 邱永崢 特約記者 徐冰川)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