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已經進入高潮。代表委員、政府官員、媒體以及網民,圍繞一個個話題,展開前所未有的互動。這些爭議和互動,讓兩會變得熱鬧好看。
體育明星劉翔的兩度缺席是一大看點。“追星”似乎是某些媒體的傾向,但劉翔缺席事件,卻脫離了單純的明星花絮,直指代表委員的履職能力——劉翔應該請辭、或者當被逼請辭。無法履職的人別當代表委員,這話說著容易,落到實處有些難。不過,透過爭論,卻可以看到,廟堂與江湖之間的疏離感,正在縮小。
豐富的兩會話題中,不乏一些熱鬧是擊中要點的。關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提高、官員財產公示制的建立、4萬億元的用法與監(jiān)督、災區(qū)的重建與統(tǒng)計,以及司法腐敗、食品安全、房地產是非乃至敏感的群體性事件,都在會上得以凸顯,尋求對話。兩會有多重面目,有時像秀場,不乏個人的個性展示與背景暗示;有時像氣場,無論主賓內外都有一種罕見的興奮狀態(tài);但它最重要的是會場,有家國正事需要討論。而民眾對兩會的要求,或可簡要歸納為:會質疑,會回應。
會質疑,乃是針對代表委員而言。議案提案,本質上就是提問題。雖然關于人大代表專職化的嘗試尚未展開,也有委員直言民眾不能對其發(fā)言要求太深刻,但作為民意代言人,對中國的問題缺乏了解,多少有些失職。
會回應,乃是針對行政部門與官員而言。兩會作為一個會場,就家國大事進行對話,代表委員提出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具體操持行政權力的部門與人員應當正面回應,為民眾釋疑解惑。但現(xiàn)在有些官員面對質詢采取的態(tài)度是不“回應”或“王顧左右而言他”,致使眾多高質量的“質疑”不能成為高質量的“對話”——對著空氣亂揮拳,質疑者成了自討沒趣。
針對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建議,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對媒體明言,外部很多條件還不具備,因此這幾年不可能進行調整。這個回應引來其他代表委員的強烈不滿,以至有了進一步的質疑:“你都定了,要我們來干嗎?”事實上,廖曉軍也是本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作為財政部的官員,對于財稅事項或許掌握有更為全面的數(shù)據,他完全可以站在更專業(yè)的角度,回應質疑。不過發(fā)言的落點,不是以行政官員的身份作個簡單結論,而是以其專業(yè)考量,回答清楚個稅調整的“外部條件”是怎么一回事、個稅與財政收入乃至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又將如何達成。若能如此,想必收獲的就不會是抗拒,而是一個理性討論的有益思路。后來,廖曉軍出來解釋,關于不提高個稅起征點的結論,只是個誤會。那誤會是怎么產生的,值得總結一下。
寄托國人反腐倡廉厚望的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在這屆兩會上所獲的,依然是一個不置可否的回應——原則上是方向,但不會倉促出臺。這樣粗略的回答,同樣難有說服力,難怪網絡有“官員既得利益使然”的解讀。其實,早在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曾將《財產申報法》正式列入立法規(guī)劃,時過15年,無論如何也難說是“倉促”了。對于人心所向卻又懸而不決的議題,即便不能一步落實到位,總該有一個大致的時間表,好讓公眾看到決心,了解進度,如此才能釋疑解惑。
可以說,兩會作為中國的民主政治生活,已經有效地啟動了民眾參政議政的意識,也部分改觀了行政官員對待權力的態(tài)度。至少在兩會期間,面對洶涌而來的各色意見與質疑,官員們表現(xiàn)出尊重民意表達、嘗試予以溝通的姿態(tài)。但溝通不應只是姿態(tài),必須是有效的解釋與說服,包含“公眾有權了解”的自覺、“公眾希望了解”的主動與“公眾能夠理解”的信任。以“回應”對接已經成長起來的“質疑”,兩會的熱鬧,才會超越話題的熱鬧,涌現(xiàn)新的活力與魅力。(李文凱)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