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无码日漫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另类A∨_日本一本久道视频_人禽杂交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午夜激情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媒體評論: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地震博物館
2009年05月12日 08:33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到了,人們開始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災區(qū)。前些日子,因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投資23億元引發(fā)的爭議還未平息,又陸續(xù)看到一些關于地震博物館的消息。如成都大邑的汶川地震博物館,將于5月12日開館。該館除陳列地震廢墟和震毀實物外,還有一些著名的地震遺留物,如被埋36天的“豬堅強”、“范跑跑”教科書等。另有報道,其它一些與地震相關的博物館工程也在興建中,如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僅占地面積就達50平方公里。汶川映秀鎮(zhèn),也計劃花20億元建設一個沒有圍墻的現(xiàn)代抗震博物館。

  5月18日,正好是國際博物館日。我想任何中國人都會舉雙手贊成在汶川震區(qū)建一座大型的博物館,來保存人們對這場地震災難的記憶。它既是記憶和見證,也是緬懷與警示,它體現(xiàn)了人對生命的尊重。

  但真正值得博物館保存的,必須是原始而直接的物證,重建或追憶的物質,并不屬于博物館的保存范圍。博物館在選擇保存對象時,通常選擇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物證,它需有自己明顯的特征、有能被感知的特殊記憶。所以,真實性和說服力是博物館選擇物證的兩個重要原則。博物館在保存物證時,等于保存了一段可穿越時空的情感。它能讓人們似乎親臨了歷史現(xiàn)場,用相關實物或情景激發(fā)自己的情感或思考。

  “9·11”事件也是美國的重大災難事件,但美國的相關歷史組織,從世貿廢墟中只挑選了一段裂痕斑斑的混凝土樓梯保存下來,并命名為“逃生者之梯”!9·11”事件的幸存者認為,這段樓梯足以象征他們對“9·11”的記憶,成為“那一天發(fā)生了什么的明證,盡管它有一些破損,但依舊結實,就像今天我們這些幸存者!

  從這種保存物證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保存災難記憶,和保存文明記憶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它保存的終歸是被毀壞的實物,展示的也是人類的創(chuàng)痛。這類工程不一定要追求宏大,也不一定要花巨資來重建一些與地震無關的附著物。假如在現(xiàn)場修建了太多的紀念或休閑設施,反而損害了保存遺跡的原來意義。

  很顯然,不可能把震區(qū)的一切,都納入博物館保護,因為這種保護本身也是有費用的。如何選擇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物證和遺址、如何在原始氛圍中保持災難的現(xiàn)場感、如何用較少的數(shù)量說明較多的問題,這都是地震博物館建設要考慮的問題。尤其在影像技術發(fā)達的今天,影像具備易于保管的優(yōu)勢,如何在影像和實物間做出合理搭配,也是博物館建設要面對的問題。

  地震災難的場景都是相似的,而這種創(chuàng)傷記憶,與能夠給人類以美感的文明記憶,仍然有本質不同。靠災難博物館帶動旅游發(fā)展,有可能只是一廂情愿。尤其一哄而上,更會加速導致博物館的門庭冷落。災區(qū)不會變成景區(qū),災難也很難轉化為游樂,廢墟保存越多,創(chuàng)傷恢復也越難,這些都是簡單的心理事實。

  我想,當?shù)孛癖娨欢ú辉敢驗橐淮螢碾y,就一生圍繞著災難來規(guī)劃生活、選擇職業(yè)。汶川地震已經一周年了,在重建家園的資金都很緊張的情況下,如何低成本地建設地震博物館,也需要冷靜地思考。(葉匡政)

【編輯:朱鵬英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