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2009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公布。此次共審計56個中央部門,延伸審計310個所屬單位;審計預算支出1224.83億元,占這些部門預算支出總額的33.23%。
今年審計工作報告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報告之外多了三個“附件”。這三個附件分別是《已公告的單項審計結果》、《56個部門單位2009年度預算執(zhí)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和《2008年以來已結案的審計署移送的部分典型案例和事項》。
審計工作報告?zhèn)戎乜傮w與體制的共性問題,附件公布的則是具體的審計結果。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將原來薄薄的幾頁審計報告,變成了厚厚的“一本書”。無論是審計工作報告,還是財政預算報告,其實都應該以“書”的面貌出現(xiàn)。
往年,只是在審計報告中公布發(fā)改委、財政部等若干家中央部委的審計結果,而所有部門單位的審計結果公布則往往要在一段時間之后。今年則不同,這次是同時公布,且結果更加詳細。對于各部門預算執(zhí)行情況,在審計結果的后面都列出了“部門預算總體執(zhí)行情況”和“重點單位預算執(zhí)行情況”兩個表。內容包括部門的預算額、執(zhí)行額、預算執(zhí)行的差異以及部門對造成差異原因的解釋。
將審計結果及時而詳細的公布出來,是對民眾知情權的保障。此中進步,值得贊賞。
從2003年開始,審計署推行審計結果公開制度,由此掀起了一年一度的“審計風暴”,F(xiàn)在看來,當時審計結果公開制其實只是剛剛推行,其公開的方式和范圍仍非常有限,并非所有部門的審計結果都能得以公布。盡管如此,這仍然不能掩飾最初幾年審計風暴的制度“破冰”意義。到2005年,所有部門單位的審計結果得以公布。之后,每年審計的部門和單位也越來越多,而審計結果也都會在審計署向人大常委會報告之后隔一段時間公布。
這次,審計工作報告和具體的審計結果一起公布,將這一時間差從制度上消弭,并輔之以日常審計結果的及時公開,這也就意味著,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在經(jīng)歷了“7年之癢”之后,終于趨向成熟,并開始成為一種符合政治倫理常識的常態(tài)化行為。
審計結果不公開以及公開的遲滯,既制約了行政體制內的監(jiān)督,也不利于公眾監(jiān)督。如何防止公權力失范,財政預算公開、審計結果公開都是必要的手段。近年來,一些公眾對“審計風暴”信心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在審計結果公開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的制度缺陷,另外,則是對于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誤解。
對很多公眾而言,他們希望看到直接的結果,是通過幾輪審計風暴就能夠令部門違規(guī)問題得到實質性的改善。這種看法往往低估了因為體制不完善而帶來的強大阻力,也沒有意識到在“審計風暴”中,最有價值的是“公開”,而不是“風暴”,所謂的審計風暴的最終目的,仍然是審計結果公開制度的建設。
從已經(jīng)公開的審計結果看,問題依然不少,有些十分嚴重。對存在問題的“無情”揭示,恰恰可以看出審計部門的努力和勇氣;而我們更看重的,除了對問題的勇敢揭示,還有對審計制度的完善和實踐。對成熟制度的不懈推進,無疑會增加人們對審計乃至國家進步的信心。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