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2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21日刊文說,一直未能擺脫地震喪子之痛的中共北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日前在家中自縊身亡。馮翔的悲劇再次表明:災區(qū)的心理危機干預依然重任在肩。災后重建最關鍵的是幫助幸存者重振生活信心、慰療心靈。這種重建既有賴于官方主導建立的長期救援資金和機制,也有賴于社會公眾伸出的援手,一句話,貴在堅持。
文章摘錄如下:
北京時間20日凌晨,一直未能擺脫地震喪子之痛的中共北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在家中自縊身亡,年僅33歲。這是繼去年10月該縣農辦主任董玉飛之后,又一位走上自殺之路的災區(qū)官員,讓所有關注災區(qū)的人們心里頓時又沉重了許多。
針對地震災難,國際心理學界已摸清了一條規(guī)律:在震后,幸存者先是焦慮,然后是抑郁,而過度抑郁則導致漠視生命。震后一年內是自殺的危險期。馮翔成了這條規(guī)律的又一驗證者。
事實上,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心理重建作為災后援助的一項重要內容并未中斷過。在董玉飛自殺后,四川省委組織部還專門針對災區(qū)的基層官員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心理援助服務。馮翔還被派到江西的井岡山參加“災后重建干部主題培訓”并獲心理撫慰。
然而,心靈的太陽一旦隕落,很難再升起。馮翔的悲劇再次向外界發(fā)出警示:災區(qū)的心理危機干預依然重任在肩。據中科院心理學家的研判,災區(qū)民眾的心理問題目前正處于“周年危機”的集中爆發(fā)期,具有自殺傾向的人數幾近10%。
國際華人醫(y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理事長鄧明昱通過對災區(qū)居民點訪談的資料以及在災區(qū)精神衛(wèi)生病房查房的資料判斷,川震災區(qū)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數在36萬至60萬人左右。而按照國際一般統(tǒng)計數據推算,“5•12”大地震后出現長期心理問題的可能有1518萬人。
與這一龐大人群相較,四川災區(qū)的心理援助機構和心理治療師不僅屈指可數,還出現了“來如蚊蟲,蜂擁而至;去像鳥獸,一哄而散”的尷尬現象。映秀鎮(zhèn)的一個由志愿者建立的“災后干部心理干預工作點”,在今年春節(jié)后竟人去樓空。
災后的心理援助是一個長期過程。針對“9•11”后出現心理問題的市民,美國政府制訂了長達20年的救助計劃,包括提供危機干預服務等。紐約市衛(wèi)生局還建立了世貿中心健康登記系統(tǒng),每兩到三年調查一次,以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
災后重建最關鍵的是幫助幸存者重振生活信心、慰療心靈。這種重建既有賴于官方主導建立的長期救援資金和機制,也有賴于社會公眾伸出的援手,一句話,貴在堅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