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模无码视频一二三区,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专区

欧美在线另类A∨_日本一本久道视频_人禽杂交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午夜激情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新華澳報:推廈金和平公園申遺利遏“文化臺獨”

2010年06月28日 17:27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中新網(wǎng)6月28日電 澳門《新華澳報》日前刊文認為,將金門和廈門的“八二三炮戰(zhàn)”遺址等捆綁起來,以“廈金和平公園”名義,由大陸方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倘能成功,就能彰顯中國人民為爭取區(qū)域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力量象征,也有利于遏止“文化臺獨”。

  文章摘編如下:

  在第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上,金門縣長李沃士提出了為閩南文化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構想。他說,廈門、漳州、泉州、金門同為閩南重鎮(zhèn),兩岸共同合作連手為閩南文化申遺,兩岸將實現(xiàn)雙贏。

  金門文化、宗族團體也認為泉州作為金門的“母鄉(xiāng)”,在方言腔調、常民生活、風俗習慣、建筑聚落與價值觀都廣泛影響金門,兩岸若采取文化區(qū)域概念攜手合作,確實是可行的方向。據(jù)悉,金門縣府已由縣文化局就合作事宜擬定具體構想,將在呈報臺當局核備后,指定專門小組與大陸方面文化局接洽。

  李沃士在這里使用了籠統(tǒng)的“申請世界遺產(chǎn)”一詞,但卻是語焉不詳,究竟是甚么樣的遺產(chǎn)?按照他所列舉的內容來看,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倘按此途徑能成功申遺的機會不是沒有,但在全球激烈競爭之下,在中華文化領域中確是具有獨特色彩的閩南文化,在全世界五彩繽紛的各色民族語言和文化面前,卻又顯得不具優(yōu)勢。

  因為其一使用閩南語言的人很多,估計有幾千萬人;其二是閩南文化并沒有瀕于消亡,而是隨著兩岸關系進入和平發(fā)展階段之后,促使閩南文化更為活躍發(fā)達,連大陸的一些官員在面對臺灣來客講話時,也是首先來個閩南語“大家好”。這與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條件之一——瀕于消亡和很少人使用,似是有頗大距離。

  倘是申請“世界文化遺產(chǎn)”則似乎是文不對頭。因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是物質性的、有形的對象,如遺址、建筑物等。至于李沃士所列舉的方言腔調、常民生活、風俗習慣、語言、戲曲等,都是屬于非物質性的。

  不過,無論如何,李沃土提出了由兩岸攜手以廈門、漳州、泉州、金門的文化特色聯(lián)合申遺的設想,折射出李沃士及金門同胞對于故土(包括其出生、生活的金門和其祖居地漳泉二州)的深摯眷愛。既然如此,也既然金門縣政府和民眾對申請世遺那么迫切,就不如改個題目,將廈門、金門兩島“八二三炮戰(zhàn)”的遺跡,以“廈金和平公園”的主題進行申遺。由于“和平”概念迎合身為西方人的評委的心理狀態(tài),應是較為容易成功的。

  廈門和金門對望,曾是國共雙方距離最短的前線陣地,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jīng)炮火連綿。但在現(xiàn)今,被喻為“世界最長酒店”的國際會展酒店,廣迎世界各地嘉賓,臺灣同胞更是酒店的主要客人。連續(xù)兩屆的“海峽論壇”和連續(xù)三屆的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就是在此舉行。

  每年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晚上,廈門和金門隔海綻放的焰火,取代了當年的炮火。寬敞美麗的環(huán)島路,貫穿了昔日炮火連天的廈門島東部,F(xiàn)在,昔日的戰(zhàn)爭遺址已成為寶貴的旅游資源。在金門島上,同樣也有許多戰(zhàn)爭遺址。

  猶為有意義的是,將金門島在戰(zhàn)爭對峙與冷戰(zhàn)時期所遺留下來的歷史、軍事空間、戰(zhàn)地景觀、戰(zhàn)地工事、戰(zhàn)事紀念物,和對岸廈門的炮戰(zhàn)遺址等捆綁起來,以“廈金和平公園”的名義,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中心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倘能成功,也是彰顯了中國人民為爭取區(qū)域和平所取得成就的力量象征,對于保護世界和平及區(qū)域穩(wěn)定具有高度的政治意義。

  這是化劍為犁的生動典例,除了是具有“文化遺產(chǎn)”的本身意義之外,還具有“維護世界和地區(qū)和平”及“和平發(fā)展”的政治主題,符合老外評委們的思路習慣。而由中央政府出面申報“世界遺產(chǎn)”,成功機會較高。

  倘能成功,就不但可滿足到臺灣民眾“參與國際事務”的意愿,而且也將在臺灣民眾的心中產(chǎn)生“臺灣是中國一部份”、“臺灣走向世界只有由中國大陸出面才可成功”的意識,有利于遏止“文化臺獨”。

參與互動(0)
【編輯:官志雄】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