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av,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日日麻豆

欧美在线另类A∨_日本一本久道视频_人禽杂交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午夜激情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文化血緣差異大 美第二代華人融合中隔閡難抹平
2009年11月30日 09: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網11月30日電 新移民如何平穩(wěn)、順利地融入一個新環(huán)境?這不僅僅是中國新移民在融入各住在國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也是世界上所有新移民遷徙到一個新國家、新環(huán)境都要面對的問題和困難。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如何融入當?shù)厣鐣,與其他族裔融合備受關注。然而,由于文化、語言、血緣等差異,在第一代移民身上,天然的隔閡竟然也“遺傳”到第二代華人身上,美國《僑報周末》于11月29日刊文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全文摘錄如下:

  奧巴馬在上海與中國青年對話時,談到文化多元問題時,提到“我們奧巴馬全家聚會的時候我們就像聯(lián)合國一樣,什么人都有,而這就是我們美國的力量所在。” 作為美國歷史上頭一位有色人種的總統(tǒng),有這樣的家庭,有這樣的意識,實屬難得,使人不由自主想起“馬丁.路德.金之夢”。

  來美國前,聽說美國是個“熔爐”,有同化族裔之神奇功能。各國人來到美國,任務就是努力“融合”,努力“美國化”。但初到美國,就發(fā)現(xiàn)此事不易。在藍天下,綠草坪里,學生們三五成群,但白人與黑人各有所屬,亞洲人里的韓國人、日本人涇渭分明,而在中國人里,大陸、臺灣、香港也各自成堆,使人想起“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fly together”的英諺。后來,讀到“拼盤”理論,說的是各種族裔還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各自的獨立性。

  盡管族裔間有溝通,甚至有通婚,但各種各樣的隔閡根深蒂固,職場上,有“玻璃天花板”,社區(qū)里,有“玻璃圍墻”。就連白人里,來自愛爾蘭的,和來自英國的后裔,就有“道不同”,各自成為自由派和保守派的中堅。

  后來,讀了不少談融合的文章,有人提出,融入美國,首先要向主流看齊,如講一口“沒有口音”的英文,這確實是現(xiàn)實問題。別說華人,近年躋身美國政壇高層的非洲裔美國人,如賴斯、鮑威爾、還有奧巴馬,講的都是沒有一點非裔口音的“白人英文”。原以為,在第一代移民身上,隔閡是天然的,也是自然的。英文再好,總不如母語那樣能表達一些細微和地道的區(qū)別。談起棒球和橄欖球,總不如談乒乓球和足球那樣親切。但后來發(fā)現(xiàn),隔閡還會遺傳,周邊許多在美國出生的華人子女,在幼兒園還有白人的朋友,但過了幾年,最好的朋友都是華人,比父母輩強的是,他們的朋友圈從中國人擴大到了亞洲人。

  這種現(xiàn)象就發(fā)人深。旱诙A人移民,生于斯長于斯,一樣是看迪斯尼長大,一樣讀“哈里·波特”,講中文已經如同講外語,但與其他族裔還是有有形和無形的隔閡。這種隔閡就不是語言的,也不全是文化的,而是來自血緣的。這就令人有些悲觀,因為源于血緣的東西,是最難改變的。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這種區(qū)隔未必是壞事。 第一,融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美國有被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主流觀念,如民主、自由,有嚴明的法律制度,這是“融合”的最大公約數(shù)。但在“靈魂”層次的溝通,還是有文化的巨大差異。而血緣方面的差異,更不是時間或者是教育可以抹平的。承認而不是無視這種差異,是“融合”的基礎。

  第二,“融合”是一種力量,“差異”也是一種力量,而且往往是一種更為強大的力量。生意人常說,“出處不如聚處”。美國是世界文化的“聚處”,各種文化間的互動與沖擊,所產生的復合文化,是美國文化強勢的源頭活水。而文化單一化的舉動,如“獨尊英語”,勢必會削弱而不是增加這種力量,就如同獨尊漢堡包而拒絕中餐的后果一樣。

  第三,差異呼喚溝通,隔閡需要理解。對于少數(shù)族裔而言,不能放棄自己的族裔認同,不管是第一代,還是ABC,要懂得認同和欣賞自己的族裔背景。而更重要的問題是,過去講融合,是一種單向的活動,是支流文化努力向主流靠攏, “講一口沒有口音的英文”,現(xiàn)在,是到了主流“屈尊”,去理解和學習非主流的文化,學幾句中文(或阿拉伯文、俄文等)的時候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和欣賞,在制定和推行政策時,不是唯我獨尊,而是多一些虛心和謹慎。正如奧巴馬在上海說,“對于美國來講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推斷說,我們有好的做法適用到別人身上的時候也可以帶來好處。實際上這方面我們要虛心一點才行。”

    ----- 華人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