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9月9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9月9日刊發(fā)評論文章表示,現(xiàn)在,是應該解決研修生定位和待遇問題的時候了。當一項制度因其制定而有損人權的時候,改變它就刻不容緩。對此,中日兩國的相關政府部門、民間機構都有責任,都應該緊急行動起來。
文章摘錄如下:
旅日華人作家莫邦富在《日本新華僑報》以“湖北女工被賣身現(xiàn)代‘野麥嶺’,日中兩公司想以身試法”為題,披露了6名中國女研修生在日本山梨縣堪稱悲慘的境遇。與此同時,《日本新華僑報》還刊發(fā)了另外4名中國研修生的來信,把日本櫪木縣一家企業(yè)內中國研修生的生存狀況曝光于天下。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或許是個別的中國研修生的“原生態(tài)”存在于有“世界第二經(jīng)濟大國”美譽的日本,存在于號稱具有西方普世價值觀念——人權、并且時而以此為“利器”在中國面前耍弄的日本,存在于要通過研修生制度向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輸出技術與管理的日本,存在于同樣無法回避責任的中國一些中介機構!
公平而論,對于外國研修生的管理,日本從國家方面來說是有相應的政策法律制度的,也是有政府部門負責監(jiān)督、執(zhí)行、管理的。那么,為什么在有法可依、有人執(zhí)法的框架中,還會如此頻繁地出現(xiàn)涉及到中國研修生的人權境遇問題呢?
從法律的視角看,日本是一個“嚴格立法,彈性執(zhí)法”的國家。在立法的過程中,偏重鉤織法網(wǎng);在執(zhí)法的過程中,側重視情而行。對此,日本及西方國家的法學界都早有定評。現(xiàn)在,中國研修生在日本的苦境,是與此有關的。
所謂執(zhí)法過程中的“視情而行”,無非是強調要尊重國情和地域之情。至今,一個難以言明的情勢是:日本表面上要通過外國人研修生制度來向發(fā)展中國家輸出技術與管理,客觀上也的確在這方面有所績效,但背后真正的動因是要解決日本嚴重存在的勞動力短缺的現(xiàn)實問題。只有如此使用外國研修生,才能夠一方面解決勞動力的來源問題,一方面解決產(chǎn)品成本問題,一方面解決許多中小企業(yè)的生存問題,一方面解決日本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問題。如此“一石四鳥”,如此有利于日本的國益,就使得日本國家的執(zhí)法機構和人員都不能夠“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然,中國一些中介機構出于利益的原因,也在當中起到了負面的作用。利益的驅使,讓一些中介機構在同胞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有的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是輕描淡寫地交涉,有的干脆是推波助瀾,更有的是助紂為虐。日本方面舉研修生之名、行勞動力進口之行,中國方面行勞務輸出之實,卻又要應對日本的引進外國人研修生之名。結果,使得研修生的管理、待遇都成為一個“模糊板塊”,在“模糊”之中勢必出現(xiàn)渾水摸魚者!(張玥)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