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利亞州立大學的橄欖球館是一個分為兩半的有趣造型。因為地震學家告訴建筑設計師,球館下面就是巨大的海沃德斷層,極其危險,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裂開,但具體在哪一天則說不準。于是,球館就被設計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每個半邊都能獨立移動,即使哪一天下面地殼錯開了,橄欖球館也能毫發(fā)無損。
加州大學橄欖球館的設計,就是現(xiàn)在美日兩國應對地震政策的一個鮮活例子。美日兩國都是多地震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地震預報技術最先進的兩個國家,F(xiàn)在地震學界對于地震的長期預報相對較有把握,即“在未來某時間段內某地區(qū)可能會發(fā)生某級地震”。這種長期預報的結果,可以由政府用來制定強制性的建筑物抗震標準,如某地區(qū)被認為在未來30年內會發(fā)生7級地震的話,該地區(qū)的建筑物就全得按這個抗震標準建造。
目前,世界地震學界最主流的學術觀點是“地震無法預測”,對此既有扎實的學理論述,也有實例為證。
帕克菲爾德地區(qū),美國科學家總結出該地有約22年的6級地震周期,為此準備了最先進的設備和最豐富的資料,可嚴陣以待大大超過了22年,卻一直未等到期待中的地震。
日本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后,人們總結該地區(qū)有約68年的大地震活動周期。從上世紀下半葉開始,日本在這一地區(qū)全力以赴地建立健全地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1995年卻在監(jiān)測臺網(wǎng)較稀的關西地區(qū),發(fā)生了阪神大地震。當然,也有非主流學者對此持有不同觀點,但無論從學理上,還是在實踐中,也并沒有拿出太有說服力的東西來,世界目前公認的成功地震(短臨)預報也只有海城一次罷了。
有鑒于此,所以現(xiàn)在美日兩國應對地震的政策,是以減災為主。包括強制性的建筑物抗震標準、民眾的防震知識教育、適時開展地震模擬實地演習等。應該講這樣的政策比較成功。在日本,地震后往往只會產生百位數(shù)以內的傷者,死亡則并非每次都有。阪神大地震死亡6434人,已被認為數(shù)字高得瘋狂。而汶川大地震截至25日12時,已有62664人死亡,還有23775人失蹤。生命都是無價的,但為了保護今后更多的鮮活生命,我們卻不能不做一些冷酷的數(shù)字對比:日本要發(fā)生了十次阪神大地震,才會死一次汶川大地震這么多人!而哪怕要預報準確一次這樣的破壞性大地震,也基本是不可能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應對地震災害時把主要精力放在減災措施上,要比寄希望于飄渺的準確預報,現(xiàn)實合理得多。
只是,中國有其特殊性。1975年中國地震科學家幸運地準確預報了海城大地震。當時的執(zhí)政者曾將之作為社會主義勝過資本主義的教材。動物反常、“小震鬧、大震到”等等,也作為地震預報的絕對真理,隨后得到了廣泛傳播。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與國際接軌,但地震學畢竟是一冷門學科,學界雖已多數(shù)接受地震不可預報說,可在公眾層面上,卻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地震一定有那些前兆。所以這次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蟾蜍遷徙等事在網(wǎng)上被傳得沸沸揚揚。如果誰說上一句地震不可預報,則立即會遭到群起圍毆。
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要善于從災難中學習,才可以說多難興邦。如果說唐山大地震后,我們還沒有足夠財力做高抗震標準的建筑。那在國力空前增強的今日,我們就絕對有理由要求向先進國家學習,把應對地震的政策重心轉到減災措施上來。汶川大地震死難者在天堂有知的話,他們也一定會這么呼吁。芬悖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