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4日電 采集于內蒙古的沙生植物肉蓯蓉及梭梭的298粒種子,搭載中國神舟4號飛船經過162小時遨游太空返回地面之后,于4月2日由有關部門負責人移交給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額濟納旗。
據中廣網介紹,肉蓯蓉寄生于梭梭樹根部,靠吸收梭梭樹根部營養(yǎng)生長發(fā)育。肉蓯蓉全株無葉綠素,莖呈鱗片狀,花暗紫色,種子褐色,只有針尖大小。肉蓯蓉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被譽為“沙漠人參”。中醫(yī)學上以莖入藥。其性微溫,味甘。具有補腎壯陽、潤腸功能。主治腎虛陽萎、遺精.腰膝疼痛和腸燥便秘等。
近年來,經過上海等地生物科研人員發(fā)掘,發(fā)現肉蓯蓉對人體還具有抗衰老作用。阿拉善盟利用當地肉蓯蓉原料釀制的蓯蓉酒受到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歡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地區(qū)沙漠里梭梭林中盛產肉蓯蓉,其品質堪稱上等佳品,聞名中外。
梭梭也稱之為瑣瑣,是一種多年生沙生灌木,具有很強的抗旱和耐鹽堿能力。梭梭長期以來就是一種防風固沙治理沙漠的優(yōu)良灌木品種,廣布于內蒙古、新疆沙漠地帶。
據了解,中國在飛船上搭載沙漠植物種子進行科學試驗還是第一次。植物種子經過太空運行可改變其生物基因,這種植物種子再種植之后,可以改變其原有的性狀。
在隆重的太空種子交接儀式上,阿拉善盟行署副盟長巴圖朝魯表示要利用我國太空技術成果進一步做好科學實驗,在當地選擇最優(yōu)良的土壤精心種植培育這些種子。(阿都欽、傅惠玲、潘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