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11日電 在當前中國社會經濟轉型時期,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增多,全國信訪工作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現(xiàn)有的信訪工作格局正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體制“瓶頸”正成為信訪工作的主要障礙。本周的《瞭望》周刊載文說,信訪的體制瓶頸亟待突破。
文章說,由于信訪體制改革滯后等多種原因,盡管信訪部門忙忙碌碌,信訪人員辛辛苦苦,部分地方群眾對信訪工作的不滿情緒仍在增長。
一是信訪機構五花八門,信訪效率低下。
各級信訪機構不僅規(guī)格不統(tǒng)一,而且也名稱繁多。而這些信訪機構和黨政機關的信訪機構,往往職能交錯,缺乏內在的溝通和協(xié)調,信息不共享,信訪資源被大量浪費閑置。有時還常常出現(xiàn)多重受理或互相推諉的情形。
對來信來訪的群眾來說,大部分信訪事項“有頭無尾”,不了了之。跟龐大的群眾信訪量相比,信訪立案數(shù)只是一個相當小的數(shù)值。對上訪群眾來說,反映的問題要被立案就跟買彩票中彩一樣難。
二是工作不“成型”,信訪成本高。
許多信訪干部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本職工作:“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了;什么都不能不管,什么也都可以不管!币恍┗鶎有旁L部門工作的人士反映:“目前全國信訪工作條例是8年前頒布的,框架太粗,內容很寬泛,而且許多條款不完整、不嚴密。
長期以來,一些地區(qū)群眾信訪問題最終如何解決,主要看群眾“鬧”的程度,群眾信訪成本與日俱增。大多數(shù)上訪群眾也深諳此道:“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
三是地位被“矮化”,人員素質低。
由于區(qū)縣、鎮(zhèn)一級的信訪工作難以發(fā)揮作用,目前信訪工作在總體上出現(xiàn)了“3個80%”的不相稱現(xiàn)象:80%的上訪反映的是基層問題,80%的上訪是有道理或有一定道理的,80%的上訪是有關地方或部門沒有認真妥善解決而造成的。
一些信訪機構的負責人也反映,當前信訪工作主要看領導臉色行事,靠領導批示、靠上級條子來解決群眾上訪問題,工作沒有獨立性。
人員素質低也是困擾信訪工作的一大難題。一些地方的信訪機構長期沒有正式編制,人員是七拼八湊過來的,不能適應信訪工作需要。
文章說,針對現(xiàn)有信訪體制不適應信訪實際工作需要的問題。一些領導和專家建議,重新構架信訪體系框架,整合信訪信息資源,探索“大信訪”格局,并通過立法統(tǒng)一規(guī)范信訪工作,從而建立起高效的信訪監(jiān)督監(jiān)察機制。
這些建議主要包括:一,組建“群眾工作部”。二,以立法促進“定位成型”。三,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監(jiān)察機制,這具體可包括:減少轉辦環(huán)節(jié),各級各部門信訪機構設立督查處室并建立信訪案件回復制度,上級信訪局要對下級信訪局負責人的任命有建議權,并將信訪案件的處理率作為考核負責人的主要指標。(作者:趙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