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以后,國家已經認定,以后任何和香港合拍的影片,除了內地演員要占到三分之一外,其他主創(chuàng)人員不再受到任何條件的限制。香港影片進口內地,不再受任何進口配額的限制,也就是說,只要通過審查,香港影片就可以長驅直入內地市場!
———國家電影事業(yè)管理局副局長吳克
昨天,馮小剛、陳可辛等內地和港臺著名導演有關CEPA以后,香港影片進入內地市場后可能產生變數的爭論,就在吳克描繪的這一番“長驅直入”的風云圖下展開。
《甜蜜蜜》的導演陳可辛說,他擔心香港電影的急功近利會將內地電影市場搞壞,就像過去的臺灣市場一樣。
《大腕》的導演馮小剛卻毫不懼怕,他說:“來吧,那就讓香港電影在內地創(chuàng)作者的屁股上狠狠踹一腳吧。”
《蛇行刁手》的監(jiān)制吳思遠說:“香港人和好萊塢對抗了那么多年,向來是贏多輸少,內地有什么必要害怕香港?”
《紅粉》的導演李少紅說:“香港電影的放開無疑會帶來競爭,不過害怕是沒有用的,因為競爭即使現(xiàn)在不來,早晚也是要來的。
或許,這一場“口水戰(zhàn)”也就是未來香港影片瘋狂進入內地市場后風云變幻的前奏。
“讓香港電影踹一腳”
馮小剛:(著名導演,代表作有《大腕》、《不見不散》等)馮小剛對于即將來臨的“香港”風暴似乎一點都不害怕。大概是單槍匹馬和“美國大片”抗衡了那么多年已經有點習慣了的緣故吧,他明確表示:只要電影審查制度能夠鼓勵創(chuàng)作者放手大膽創(chuàng)作,那么內地導演完全可以樂觀,“就算是重拍《英雄兒女》,我們也能拍得像《拯救大兵雷恩》一樣精彩!
馮小剛在發(fā)言時說:“對于香港片大量涌入內地,我還是愿意樂觀地看。我認為美國大片也好,港片也好,進入是一件好事。能夠在內地創(chuàng)作者的屁股上狠狠踹上一腳。和美國人、香港同胞比,我們和他們沒有什么不一樣。國產片都被擠壓到這個程度了,大家是要好好動動腦子了。都說港產片、美國片進來不好,那么美國大片、港產片一部沒有,我們的電影市場是不是好了?關鍵是我們自己是否將片子拍得好看!
說到這里,馮小剛有意自我夸獎了一把,大有以身作則的味道。他表示,他正在拍攝的影片《手機》已經確定在12月18日放映,雖然12月8日由號稱“六大影帝”聚首的《無間道3》,但他毫不畏懼,因為目前光是廣告和VCD版權已經賣了將近1500萬元,投資全部收回了。他說:“雖然前面是《無間道》,后面是許鞍華的《玉觀音》,我面臨著前后夾擊,很有壓力,但是我愿意接受這個壓力,因為我對我的電影有信心,我相信它能夠成為今年的票房冠軍!”
不過,他也表示,希望今后在拍攝電影的時候能夠和香港電影、美國大片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他說:“描寫一個妓女從良的影片肯定比描寫一個良家婦女的影片要有吸引力,而且好拍,我們目前的情況就是只能拍攝良家婦女的影片!彼粲蹼娪皩彶榱⒖谭砰_制度,影片中可以包括一些正常的肌膚接觸的性愛鏡頭和必要的反映暴力的鏡頭。
他說:“不要那么悲觀,我相信內地導演完全有能力拍攝出《無間道》這樣的影片!
“國產電影沒有廣告”
吳思遠:(香港導演,曾經監(jiān)制多部成龍和徐克的影片)吳思遠認為,香港電影的長驅直入并不是壞事,反而能夠促成內地電影的崛起,他的理由是港片和美國片抗衡依靠的就是“本土民情”。
他說,香港電影和好萊塢電影抗衡多年,始終是輸少勝多,主要的原因是香港人還是喜歡看香港的故事,聽香港的笑話。香港片一旦轉換成普通話,語言當中的“風俗”魅力就大大減少。同樣的道理。內地電影也不用擔心香港電影,因為內地有內地的文化和風格,并不是香港導演能夠完全熟悉和了解的。
他認為目前內地完全可以從香港電影的成熟機制上學習到好多東西,他說:“我在內地報紙上就從來沒有看到過電影廣告,我不是說報紙中間那小小的一條,而是整個版面的那種。而這在香港的報紙廣告中很普遍,甚至海報詞如何吸引人都經過了努力推敲!
內地電影人仍有飯吃
滕文驥:(內地導演,代表作有《致命的一擊》)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香港電影人和內地電影人的交往已經越來越頻繁了,而且我們基本也能通過各種渠道第一時間看到港片。但是內地電影市場還未完全市場化,因此香港電影特別商業(yè)化的一些噱頭也未必能在內地進行運作。而且,從票房而言,好萊塢大片的票房遠好于港產片,所以并不會因為香港電影放開,內地電影人就沒飯吃了。
香港電影千瘡百孔
陳可辛:(香港導演,代表作有《甜蜜蜜》)我認為整個香港電影已是千瘡百孔,原因很多,豈是一個C EPA能夠全部解決的,但C EPA也許能夠暫時解決一些問題,對香港電影來說,現(xiàn)在的內地市場是代替了原來的臺灣市場,而且潛力巨大,因此許多人都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我覺得內地電影人不必擔心港片全面進入會對內地電影有極大的沖擊。《大塊頭有大智慧》、《百年好合》在香港都屬于超級制作,本地票房也達到2000萬到3000萬,可是在內地只有六七百萬并沒有對市場造成很大沖擊。能拍出內地觀眾特別喜歡的電影的一定是內地導演,因為他們對內地的風土民情比較了解。最近幾年,通過《三更》這樣的片子,我和亞洲許多電影人有合作,是希望能聚合大家的力量擺脫好萊塢一面倒的局面。中國有那么大的市場潛力,是全世界唯一能和好萊塢競爭的地方,我們自己人一定要團結。
“合拍片”存在誤區(qū)
陳德森:(香港導演、監(jiān)制,代表作有《特務迷城》)我覺得大家對未來要樂觀一點,香港和內地電影更緊密的合作,最可能的結果是大家雙贏。在這里我想說明一點,現(xiàn)在某些香港導演有誤區(qū),認為合拍片就是請幾個內地演員來拍香港片,但內核還是香港的,因此內地觀眾接受起來可能有難度。舉一個例子,《八月照相館》的監(jiān)制很有興趣把片子介紹到內地,他告訴我一個故事,講一個剛失戀又患病的男子到鄉(xiāng)下養(yǎng)病,遇到另一個女孩發(fā)展出一段感情,我就告訴他把這個女孩換成內地女孩,男子是香港的,然后根據內地的生活情況改編,這就是觀眾會喜歡的合拍片。
競爭早晚是要來的
李少紅:(內地導演,代表作有《紅粉》、《橘子紅了》)
我覺得香港電影人和內地電影人能夠更緊密的合作,香港電影更多進入內地市場是件好事。
這并不意味著香港的那套東西將全面顛覆內地電影的面貌,影響其實是互相的。
當然對創(chuàng)作者來說,香港電影的進入無疑會帶來競爭,比如我的《戀愛中的寶貝》本來想排到歲末的檔期,但遇到了《無間道3》等港片,在檔期上還會進行考量。
不過害怕是沒有用的,因為競爭即使現(xiàn)在不來,早晚也是要來的。
“華語電影”共同進步
黃建新:(內地導演,代表作有《埋伏》、《黑炮事件》)
現(xiàn)在我們已經不提香港電影或者內地電影,我們統(tǒng)稱為華語電影。華語電影共同進步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