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另类A∨_日本一本久道视频_人禽杂交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午夜激情


中國新聞社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際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本文繁體版

美輿論對俄首富被捕有不同解讀 政治導向顯現(xiàn)

2003年11月20日 15:44

  俄羅斯石油大亨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入獄一事,曾經引起美國輿論一陣大嘩,一些專欄作家和研究俄國問題的學者對此提出多種解釋。一種看法認為,他曾經試圖將其掌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一部分股權出售給美國的跨國公司,以便從對方得到較為安全的外匯現(xiàn)金或股票,因為霍氏的財富原本是國有資產,他擔心有一天被政府控制住。而克里姆林宮則擔心俄羅斯的石油資源受到美國控制,搞垮霍氏可以確保尤科斯不被美國人控制。

  強調國內政治因素

  另一種看法強調俄羅斯國內的政治因素,其論點是霍氏向俄羅斯不同的政黨捐款,其中包括反普京的政客,導致普京視其為眼中釘。美國輿論一度普遍指責普京不能容忍異己,為了自己在明年的大選中連任成功,不惜在俄羅斯搞新的獨裁統(tǒng)治,包括對新聞媒體的嚴格控制。

  還有一種看法是,普京想在俄羅斯推行他的“法治專政”,要加強政府對經濟領域中關鍵部門的控制,并且要派自己的人前去接管,逮捕霍氏只不過是一個開頭,今后還會有進一步的行動。那段時間在美國報紙上反復出現(xiàn)siloviki這個俄文名詞,專指曾經與普京一起在前蘇聯(lián)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工作過、如今又在俄羅斯政府部門掌權的那些官員。

  白宮故作低調反應

  其實,早在霍氏被捕之前已經有人就此發(fā)出警告。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華爾街日報》的特約編輯卡斯帕洛夫9月18日在該報發(fā)表的一篇文章標題就叫“克格勃國家”,其中不僅提到“普京的克格勃同事已經占據(jù)了俄羅斯政府部門近50%的最高職位”,而且還提到霍氏在尤科斯的合作伙伴列別德夫被逮捕入獄事件,說明普京政府要重新分配資產。

  在批評普京的同時,美國媒體也注意到白宮對此事的反應非常低調,美國官方向普京政府表示了關注與憂慮,但絲毫沒有為霍氏打抱不平的跡象,顯然是不想讓這一事件影響美俄關系。沒過多久,美國媒體也不再憤怒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要報紙還報道了霍氏在商場之外的活動,令霍氏在美國的公眾形象大打折扣,比如他在華盛頓用金錢拉攏政客,試圖在美國權力階層建立起人脈關系;他還在俄羅斯國家杜馬收買議員,甚至直接操縱會場辯論。

  有心造成先入為主

  《華爾街日報》前天還刊出《福布斯》雜志高級編輯克里布尼科夫的一篇文章,其觀點與前一階段美國媒體的主流看法大相徑庭。他認為霍氏之類的俄羅斯寡頭實際上是在葉利欽的包庇下竊取了國家財富,因此靠這種手段獲得巨大財富的人是不可能睡安穩(wěn)覺的。俄羅斯政府向霍氏動手并不代表普京要重建獨裁統(tǒng)治,這一事件反而可能會令俄羅斯人擁有財產的權利和俄羅斯市場的基礎得到鞏固。

  縱觀這一階段的美國輿論對霍氏被捕事件的報道,可以看出美國媒體首先是抨擊俄羅斯政府,讓人感覺普京政府“無法無天”;然后再報道霍氏以前的各種行為,但大多數(shù)人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概念;兩個星期之后主要媒體基本上不再報道任何相關消息了,公眾也基本上忘了這件事。美國媒體的這種慣性做法經常出現(xiàn),其后果和影響顯而易見。(《大公報》)

 
編輯:張慶華

相關報道:專訪“出賣尤科斯的女人”——葉列娜·波波娃 (2003-11-16 22:59:47)
          尤科斯公司新總裁稱霍氏被捕不影響公司未來發(fā)展 (2003-11-16 22:14:29)
          普京指一些西方記者和政治家被尤科斯公司收買 (2003-11-11 09:33:18)
          《國際先驅導報》:從尤科斯案看俄政治五大鐵律 (2003-11-10 16:17:35)
          尤科斯案思考:普京徹底擺脫“拼湊型總統(tǒng)”角色 (2003-11-10 09:51:43)
          俄外長稱俄美沒有就尤科斯事件進行任何正式接觸 (2003-11-09 11:00:49)
相關專題:普京政府與新經濟寡頭斗法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中新網(wǎng)分類新聞查詢>>
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關于我們】-廣告服務-【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