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另类A∨_日本一本久道视频_人禽杂交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午夜激情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滾動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楊振寧的文化反叛

2004年12月30日 09:48

  回顧楊振寧的2004年,他徹底完成了從科學家到公眾人物的身份轉換

  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近半個世紀后,楊振寧再次成為轟動的新聞人物。

  2004年是他回國定居的第一年,他來到清華大學給他準備的兩層小樓中頤養(yǎng)天年,他給這個小樓起名叫“歸根居”。是的,他選擇了此時回國。他沒有像錢學森和鄧稼先一樣,選擇在半個世紀前中國最困難的時候回來,幫助中國造原子彈。那么,他對當今中國的貢獻又是什么呢?

  2004年,82歲的楊老先生做了兩件大出風頭的事情。

  不要把人道與天道摻合在一起

  從整個年度來看,由楊振寧掀起的最大的一場討論是他對《易經》與中華文化關系的質疑。

  在9月下旬北京舉行的“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楊振寧在《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的報告中說,《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楊振寧認為,近代科學的思維方法有兩條路,一條是歸納法,一條是推演法,近代科學是把這兩者結合起來而發(fā)展的。而受《易經》影響的中華文化只有歸納法,沒有推演法。

  他說,在中華文化里,“天人合一”的觀念把自然跟人歸納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學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guī)律,有人世間復雜的現(xiàn)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復雜現(xiàn)象,這兩者是兩回事,不要把它們合在一起。

  楊振寧的觀點引來“磚頭”無數(shù),在被大量國學、易學專家指出很多“常識性錯誤”后,一場“如何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討論終于爆發(fā),甚至推動了捍衛(wèi)中華文明的《甲申文化宣言》的出臺。事實上,楊振寧可能不知道,他傷了許多人的心。近些年來,中國人對《易經》以及由《易經》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的推崇已到了極致,不少人論證出,《易經》包羅萬象,總結了從計算機二進制語言到量子力學的一切現(xiàn)代科學規(guī)律,是西方現(xiàn)代科學的鼻祖。藉此中國不僅可以在文化上超越西方,并且還可以在科學上超越西方。

  因此,楊振寧說出有損《易經》的話來,就好像他已不再是一個科學家,而是一個中華文明的“離經叛道者”了。

  而楊振寧引起的更大爭議,是2004年12月,隨著一段多少有些“驚世駭俗”的黃昏戀情浮出水面,他終于從一個眾所推崇的科學家,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眾人物。不管懂不懂物理學,懂不懂《易經》,只要是中國人,都在談論楊振寧。而楊和他那位以他為碩士論文課題的28歲女朋友卻保持著科學家的一貫冷靜,再一次把“天道”與“人道”分開。

  但中國公眾認為高等動物的生理需要或感情需要就是一個道德問題,而這更是一次對中國傳統(tǒng)禮教文化的嚴重背叛──如此不顧身份,如此違背倫理,如此有悖五常,因此又一次招致了大批的“磚頭”。道學家們把他與默多克相比,總之是認定楊老先生不再是我們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一分子,他太“西化”了。

  心中的道德與頭頂?shù)男强?/p>

  有著一顆純真中國心的楊振寧一定感到委屈。一個月前,在山東大學做客時,他還在高唱父親教他的歌:“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雙手撐天空。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黃塵,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而在此之前,他曾點名批評李柱銘,指其當時到美國參議院“作證”的行為既不應該,也不明智,有害于香港。面對千余名赴京參加“全國臺聯(lián)2004年臺胞青年夏令營”的臺灣大學生,楊振寧則動情地說:“哪位如果再到北京來參觀,我建議你們到盧溝橋去看看,因為盧溝橋是日本人攻打華北放第一槍的地方!

  楊振寧沒有想到的僅僅是一點:東西方文化會在21世紀仍有那么大的沖突。在1957年的諾貝爾獲獎感言上,他曾自信地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沖突的產物,我愿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tǒng)為驕傲,同樣地,我又專心致于現(xiàn)代科學。

  但對于現(xiàn)代科學,以及對于催生現(xiàn)代科學的西方文明,中國人自有一番認識。中國媒體總結出的中國2004年科技突破,其實主要是一些工程技術,媒體稱都是“看得見用得著”的發(fā)明,而它們幾乎都與提升民族自豪感有關系。而西方媒體評出的2004年國際科技突破,基本上卻是至少在眼下“看不見也用不著”的,比如火星上發(fā)現(xiàn)水、發(fā)現(xiàn)史前矮小人種、原子凝聚態(tài)研究、垃圾DNA研究、成對脈沖星的發(fā)現(xiàn)、識別水中肉眼難辨的生命形式等。這也許便是楊振寧稱道的“天人不合一”。而他本人的那個諾貝爾獎,當年更是“看不見用不著”的──在中國,說得清宇稱不守恒的人至今也沒有幾個。

  楊振寧歸來,解決不了中國人文與科學分裂的問題,也拯救不了中國人的科學理性危機。中國的文化學家和文學家仍然是中國最大的科盲部落,而中國的傳統(tǒng)科普人仍忙著與科學文化人爭論誰代表正統(tǒng)。2004年的中國,需要的不是諾貝爾獎,而是創(chuàng)造諾貝爾獎的土壤。不知道楊振寧的“反叛”能否引發(fā)耕耘,這關系到楊本人的一個預言的實現(xiàn):中國在21世紀變?yōu)槭澜绲谝粡妵@需要真正的科技。

  但事實上,有一點還需要提醒:在頂尖科學家風光無限的時候,在楊振寧們可以隨便說這個做那個的時候,中國大多數(shù)的科學家還在為了生存和溫飽、為了房屋和職稱而工作,一旦沒有課題支持,他們的生活將無所依賴,因此他們中的一些人還要冒著名譽風險動上一點額外的小心思。而據(jù)中國科協(xié)上世紀90年代統(tǒng)計,中國的“算命工作者”的數(shù)量是中國科技工作者數(shù)量的一倍,他們都還要靠《易經》占八字吃飯。

  自然了,這樣一來,許多人既顧及不到心中的道德,更不會去看頭頂?shù)男强,從而也就無法進入楊振寧“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只知天道不知人道的忘我境界了。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編輯:趙莉】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