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2月25日電 據(jù)天府早報、羊城晚報報道,近日為了做“走訪老電影人”的系列專題需要,《羊城晚報》記者致電老藝術家孫道臨,表明了采訪意圖,卻遭遇了“支票簿新聞”難題。該記者前后三次接通孫道臨的電話,孫道臨均堅持了他要收費才接受采訪的做法。寒暄以外,具體內(nèi)容如下。
第一次:我說的話受法律保護
記者(以下簡稱“記”):我們想為紀念中國電影誕辰一百周年做個專題策劃,想請您回憶一下以前拍老電影的動人故事,或者講講對當今影視圈的看法。您看能不能安排個時間接受我的采訪?
孫道臨(以下簡稱“孫”):那……這個采訪,付我報酬么?
記:這個……孫老師,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我沒聽說過有采訪付費的先例。
孫:那是你不知道。我說的話是受知識產(chǎn)權法保護的,為什么要就這樣說給你聽讓你去登呢?
第二次:央視采訪我也是那個
記:孫老師,我今天打電話來,是想再爭取一下,看您過完年后是不是空閑一些,能安排時間接受采訪。
孫:我已經(jīng)說了,你們媒體堅持你們的做法,我也堅持我的做法。這個本來就是兩廂情愿的事情,沒什么好說的。中央電視臺你知道吧?他們采訪我也是那個什么的。
記:那么孫老師,如果要付報酬的話,您認為多少比較合適?
孫:這個……這話怎么就這么說了?這不是我來說的,也不是說就是為了錢。
記:因為我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不知道多少比較合適。
孫:這個你不要來問我。中央電視臺,還有許多其他媒體,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東西了。我要是一天到晚處理這種事情,我就不要做其他事情了。
第三次:有些話說過一次就行,電話內(nèi)容大致與第二次相同,孫道臨說他每天都很忙,無暇接記者的邀約電話,有些話說過一次就行了。
采訪收費該不該
支持派
李良榮(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對方向你提供信息,付費是尊重采訪對象的表現(xiàn)。這很簡單,我花了我的時間花了我的知識,這不是無價的。知識、時間、精力、經(jīng)歷都是有價的。
反對派
喻國明(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付費采訪行為會危害社會氛圍,使公益性原則遭到破壞。會使社會形成“一切東西都可以用錢收買”的觀念。
奉獻派
秦怡(表演藝術家):我是“老腦筋”,想不到收費這種事情,從前的老習慣都沿襲下來了。人家電視臺什么的找我采訪的多了,我從來沒想過要錢。有的隔了很長時間,電視臺給我寄點稿費,我都不知道是為哪次節(jié)目給的錢。
牛某(表演藝術家):有些人可能經(jīng)濟是比較困難,所以相對來說更在乎這些。對我來說,接受采訪說說以前的事,那也算是回報社會。每個人的心態(tài)不同,如果我本身經(jīng)濟不寬裕,也許會更加重視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