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1日電 臺“中科院”自行研發(fā)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經多次試射成功后,年內將以實彈進行“陽”字號靶艦試射的最后作戰(zhàn)測評,并在明年編列預算正式量產。
據臺灣媒體報道,據了解,“雄三”導彈經測試,速度可達2.5馬赫,射程約在120到150公里,沒有外傳300公里以上。
報道說,以“雄評計劃”為代號的“雄三”導彈,去年在克服“沖壓引擎噴嘴”關鍵技術后,從9月開始進行多次試射。臺軍高層稱,盡管“雄三”還未成軍,但“已是可以上戰(zhàn)場的武器”,萬一臺海有狀況,雄三可進行“緊急戰(zhàn)備”,目前海軍正著手人員訓練計劃,預計明年就會編列預算采購這型最新的反艦導彈,最快在明年“漢光22號”演習中就可望正式對外亮相。
據了解,發(fā)展近10年的“雄三”導彈,已投入近千億預算,在完成仿真反艦彈道飛行、超音速自由飛行、巡航后俯沖等試飛項目后,依計劃應在兩年前就該試射成功,不過在測試過程中一再發(fā)生目標脫鎖問題,直到“中科院”在去年7月請回前“雄風”計劃主持人、現“中研院”院士韓光渭進行督導,以3個月時間逐步檢查所有細節(jié)后,在去年10月試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