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人編寫的《云南鐵路》中有這么一段話:"從風景的觀點看,南溪河灣的自然景觀是全線中最雄壯麗、最能撼動人心的。山勢險峻,曠野茫茫,放眼縱覽,美不勝收。其雄偉景色可以與阿爾卑斯山相媲美。"
無限風光在險峰,山勢越險峻,往往風景就越美,但在這種條件下修筑鐵路,卻是極其困難之事。山上到處是茂密的樹林,還有2至3米高的荊棘灌木叢林,"人們?nèi)绻种袥]有一把開路短刀,是難以進入這樣的叢林中去的。那里還是一個動物區(qū),有許多的壯鹿和猴子,也有一些豹子,甚至有大老虎出沒,嚴重威脅著工人們和騾、馬、狗的生命安全。"另外,還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筑路過程中常引發(fā)的山體坍方和斜坡上大量的崩塌巖石。據(jù)《云南鐵路》記載,在修筑滇越鐵路的過程中,除12000多名勞工獻身外,還死了80名"領導人員",幾乎都是法國人。死后主要葬在開遠、芷村等地的鐵路邊上。
夏日的一天,記者驅(qū)車來到開遠,想探訪法國人墳墓的下落。詢問了很多人,費了不少周折,才打聽到開遠解放軍化肥廠內(nèi),是有個叫"洋人墳"的地方,埋葬著一些外國人,"聽說是修鐵路時死的。"經(jīng)與化肥廠宣傳部聯(lián)系,記者終于走進了這片"洋人墳"的圍墻內(nèi),誰知看到的卻是一盆盆花草,原來現(xiàn)在這成了廠區(qū)的苗圃;üぢ犝f記者來找"洋人墳",就把記者帶到一個雜草叢生的角落,隨手一指:"那邊都是。"撥開草叢,記者果然看到了一個個水泥砌成的墳墓,高度很矮,墓頭上還刻著一些法文,估計是死者的姓名。據(jù)當?shù)厝私榻B說,過去這里的面積更大,還有石頭圍墻,后來周圍有人蓋房子,拆了石頭圍墻,還挖到過一些尸骨。
記者默默地聽著,不知該如何評價長眠于地下的這些法國人,卻想起了晚清時任法國駐云南總領事的弗朗索瓦,他有個中文名字叫"方蘇雅"。前幾年,曾有個昆明人將方蘇雅在云南時拍攝的照片翻拍后,拿回昆明展覽,造成了很大的轟動。方蘇雅兼任過法國駐云南鐵路委員會的代表,曾帶領手下參加過滇越鐵路的勘測,在他的日記中有過這樣一段話:"當望遠鏡瞄準巍巍群山時,一定會給他們(云南村民)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普通的外國人,從遠離8000海里的國家,來云南干什么?"是啊,方蘇雅,還有死在中國土地上的這些法國人,來云南干什么?不可否認,他們來到云南,有殖民主義的思想,滇越鐵路通車后,象根"吸血管",源源不斷地從個舊掠走大錫23萬多噸,同時還搶走了馬幫的飯碗,沖擊了民族手工業(yè)。因此,在多年來的傳統(tǒng)教育中,這些法國人是"侵略者",是"吸血鬼"。
但是,在歷史的車輪駛?cè)?1世紀的時候,我們能否從另一面看看這條鐵路呢?被法國人"掠走"、被滇越鐵路"吸血管"吸走的大錫,現(xiàn)在看來,不也是出口貿(mào)易嗎?個舊不也正是由此崛起為世界"錫都",成為云南重要經(jīng)濟支柱的嗎?還應該看到的是,云南的對外開放正是從滇越鐵路的通車開始的,正是這條鐵路帶動了云南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文化教育和民主科學的思潮,也正是在此基礎上,才有了孫中山的河口起義,才有了萬民擁戴的護國運動。而且,中國共產(chǎn)黨在云南的星星之火,最早也是播撒在滇越鐵路線上的。1927年底,中國共產(chǎn)黨員劉林元來到芷村車站,以洗爐工為掩護,在工人中傳播革命思想,秘密發(fā)展黨員,建立了云南鐵路第一個黨支部。云南省的第一次黨代會,也在芷村車站旁召開的。從此,鐵路工人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先后舉行罷工等各類大小斗爭13次。在解放戰(zhàn)爭中,共產(chǎn)黨在滇越鐵路建起了秘密交通線,傳遞情況、護送干部到游擊區(qū),把優(yōu)秀的鐵路工人輸送到"滇桂黔邊區(qū)縱隊",為云南的解放做出了貢獻。
該怎樣評價這條鐵路呢?清朝最后一個狀元袁嘉谷是云南石屏縣人,在1910年10月返回故鄉(xiāng)時,乘坐的就是滇越鐵路的火車。過去他從家鄉(xiāng)赴京趕考,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而此次還鄉(xiāng),卻只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袁嘉谷感慨之余,賦詩一首:"山川依舊物已非,云嶺橫貫大動脈;二月行程一旬度,萬里雄關亟相隨。"回到家鄉(xiāng),在比比皆是"反侵略"、"反掠奪"、"爭路權"的浪潮聲中,袁嘉谷又作詩一首:"新生事物多折難,說三道四兩極反;云滇誰說無前路,列車盡頭盡曙光。" 袁嘉谷以敏銳的超前意識,辯證、客觀地肯定了滇越鐵路對云南經(jīng)濟、文化建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馬永鴻、屈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