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10多天的殘奧會今天閉幕。雖然我們的口號是“兩個奧運同樣精彩”,但不可否認,殘奧會的關注度遠遠趕不上奧運會。拿的同樣是金鑲玉,但殘奧會冠軍沒有那種舉國矚目的待遇,沒有動輒數(shù)百萬元的獎金。殘奧金牌的含金量,似乎不如奧運會冠軍。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國人都知道許海峰,但沒多少人知道比他早幾個月拿到奧運金牌的殘疾運動員平亞麗。
承認這個事實,并不是抹殺殘疾人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汗水,他們的付出只會更多。這可能還是好事,少了對比賽結果和成績的過分關注,反而使參與第一、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更加純粹。
我注意到,參與殘奧會的運動員,基本都是業(yè)余的。他們賽場之外的身份,可能是按摩師、職員、學生,甚至是專家學者。我們知道,現(xiàn)代奧運會開創(chuàng)之初,是拒絕職業(yè)運動員參賽的。當然,不能否認職業(yè)化乃至商業(yè)化對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和人類運動水平提高的巨大作用。但是,至少殘奧會如今仍保存著“原教旨主義”的奧林匹克精神,沒有萬眾矚目,不汲汲于獎金和榮譽的壓力,更多人是出于對體育運動的熱愛而參賽,也更能暢快地享受運動的樂趣。
普通觀眾對殘奧會,還有一種誤解,就是看到運動員坦露殘缺的身體,在賽場上競技,感覺有點殘忍。很多媒體在報道殘疾運動員時,筆觸也不自覺地往“悲壯”上引。其實,雖然殘奧會運動員的身體有不同的缺陷,但在某些運動能力方面,卻有超乎常人的水平。比如,參加了兩次奧運的南非游泳運動員娜塔莉,她用一條腿游完了10公里,并躋身健全人高手云集的奧運會比賽。他們同時也在努力證明自己融入社會的愿望和能力。在運動場上,他們更需要的不是悲憫,而是一種平視的眼光和平等的尊重。正如殘疾運動員金晶所說,他們不為身體殘疾感到可悲,跟健全人一樣,希望追求一種自己職業(yè)上的極限。
還應該指出的是,參與運動,不僅是殘疾人用自己的方式挑戰(zhàn)自我、創(chuàng)造新高,同時也是一種自我康復的手段。殘奧會興起之初,就是為幫助因戰(zhàn)爭而下肢殘缺的軍人更好地恢復。對大多數(shù)殘疾人來說,進行體育運動,是興趣愛好,同時也是培養(yǎng)生存能力的手段。比如,運動可以幫助腦癱患者恢復部分肢體能力,可以讓盲人的聽覺和記憶力更敏銳,直至擺脫別人的扶助,實現(xiàn)自主的高品質生活。
可以說,奧運會所傳遞的一系列價值:和平、參與、公平、挑戰(zhàn)自我,追求卓越等,殘奧會同樣具備。并且,因為參與者的特殊性,它又為奧運增加了溫情、關愛和互助的元素。
北京殘奧會期間,優(yōu)秀運動員們用自己的表現(xiàn)證明,殘疾人有能力參與力所能及的運動,而且他們甚至比健全人更需要運動。只不過這有賴于整個社會給他們提供條件,讓更多的殘疾人有機會走出家門,參與體育運動。
一位在奧運場館工作的朋友說,通過服務殘奧會,他才真切體會到,很多在正常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對殘疾人來說,都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障礙。在身邊舉辦的殘奧運,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重新檢查一下周圍,哪些方面忽略了殘疾人的日常需求。殘奧會冠軍平亞麗在接受采訪時說,她最大的心愿竟是帶著自己的導盲犬,將北京所有的地鐵和公交線路都坐一遍。我覺得,公眾對殘奧會和殘奧運動員的關注,更重要的要體現(xiàn)在賽場之外,讓每個殘疾人都有尊嚴地正常生活,融入社會,讓平亞麗們類似的愿望不再只是愿望。(丁永勛)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