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臨鳳展示手書長卷(局部)
6月30日,在蘭州新區(qū)秦川鎮(zhèn)石門溝村的一件普通民房內(nèi),一位老人正聚精會神揮毫潑墨,一幅被分為22段,總長達(dá)30.8米、總計3.3萬多字的“黨史長卷”歷經(jīng)4個月后順利完成,作為送給黨的93歲“生日禮物”。
這幅書法長卷巨作,一字字、一句句,凝結(jié)著對黨的感恩。它的作者蘆臨鳳說:“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是我知道是誰讓農(nóng)人翻身,是誰讓我們吃上了甜水,我寫這幅長卷黨史,就是想感謝我們的黨,讓黨史告訴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
“六百里秦王川,飛沙走石遍漫天。”2010年10月后,這片土地開始了嬋變,曾經(jīng)的戈壁開始變綠、一度無人問津的荒灘被鋼筋水泥打造成現(xiàn)代化的都市。蘆臨鳳在這里生活了70年后,由農(nóng)民逐漸變成市民,全家收入從原來的每年2萬元,變成了每月6000元,這些蘆臨鳳全部默默地記在心里。蘆臨鳳的家,充滿了新區(qū)味。三間泥磚混合結(jié)構(gòu)的老房,是上世紀(jì)90年代修葺過的,它的年齡和蘆臨鳳一樣大,老房前的二層小洋樓,承接著全家人的衣食起居。蘆臨鳳長住的西廂房,是一間親自改造的書房,老門板、土炕墩還有用邊角料手工組合的書案,是這件屋子的主要家具。“這就是我的一畝三分地,抽煙、喝酒、打牌和我不沾邊,但是寫大字練書法,我可以在屋子里不吃不喝,寫上一天!
“小時候老人們說,原來的秦川就像一個戈壁灘,到夏天的時候才能看見一點(diǎn)綠色,但是1990年以后,這個地方開始有綠色了。這是引大入秦的原因,原來吃水都有困難,到可以種樹,這是多大的變化。〉叫聟^(qū)建設(shè)以后,新區(qū)最大的水庫,就在我們村上,對于我們這些七、八十歲的人,吃上甜水是誰的功勞,心里一清二楚!闭f話間,蘆臨鳳從一個破舊的皮包中,掏出一沓完成的書卷,緩緩展開!斑@一卷《黨史》,是我的一點(diǎn)心意,我們農(nóng)村老漢不會拍馬屁,共產(chǎn)黨讓我們嘗到甜水是什么滋味,農(nóng)人們會記一輩子。我沒有別的特長,就會一點(diǎn)書法,這一幅字就是我對恩人的表示!
為了完成這部作品,光是收集資料,蘆臨鳳就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為了買全四冊中共黨史出版社發(fā)行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簡史》,70歲的他,3個月只身往返于新區(qū)至市區(qū)的長途車上,到新華書店購買。手頭的資料嚴(yán)重缺失,為了找全每一屆代表大會的資料,他專程到省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又一本的《人民日報》縮印本,一個字一個字地抄下來。6月30日,這幅被分為22段,總長30.8米、總字?jǐn)?shù)達(dá)33200字的書法長卷作品,終于宣告勝利完成。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