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掃描、沉浸影像 國際博物館日打卡清單請查收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隨著公眾對博物館的認知與熱愛,不少地方從硬件到軟件,升級改造博物館。其中,浙江省博物館于去年8月,對外開放了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新館開館后人氣持續(xù)火爆,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萬人次到館參觀。那么,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里有哪些新看點?新館和老館相比有什么不一樣?對參觀者來說又有哪些新的體驗?zāi)兀?/p>
浙江省博之江館 一眼萬年尋新意
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所在的位置是在杭州錢塘江邊的之江文化中心,新館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展陳面積是原來兩個老館加起來面積的2.2倍。在這里地下地上共有5層展廳,目前陳列展就有14個,以前博物館里的鎮(zhèn)館之寶分散在兩個老館區(qū),現(xiàn)在在新家里,我們一次就可以看完。
用數(shù)字技術(shù)講好文物故事
在3樓的民俗文化館,有一頂花轎非常光彩奪目,它就是十大鎮(zhèn)館之寶里年紀最小的一個寶貝,清末民初的寧波“萬工轎”。為什么叫“萬工轎”?因為它的制作時間要上萬個工時,而當時一天算一個工時,因此這頂花轎是10位工人用10多年的時間制作而成的。
2023年,花轎搬新家時,近300個部件拆開來,搬到這里后重新組裝,并對這些部件進行了3D掃描和記錄,形成三維動畫視頻,讓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其中的工藝水平。像這樣的數(shù)字手段雖然現(xiàn)在比較常見,但是在館里的應(yīng)用場景非常豐富,根據(jù)不同的藏品量身定制,帶給我們差異化的參觀體驗。
科技助力 打造全新觀展體驗
在4樓,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富春山居圖》有了獨屬于自己的富春山居館,除了詳細的圖文介紹,這里還打造了沉浸式數(shù)字影像空間,高5米,長40米的長卷投影,使浙江省博物館藏《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通過數(shù)字的手段再現(xiàn)合璧,影片呈現(xiàn)出的細節(jié),讓我們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美好感受。
近距離感受化石修理 直觀了解古生物奧秘
國際博物館日來臨前,總臺多路記者還探訪了各地的特色博物館。在河北,記者來到了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這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tǒng)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tài)學、古人類學以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
總臺記者 李論衡:在我身后的是今年初開始運營的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在這里五個展廳以“進化”為主題配合館內(nèi)近6000件化石藏品,串聯(lián)起了“從魚到人”“從海洋走向陸地”的生命演化歷程。
在化石修理單元,化石修理師正在修理一件來自北美地區(qū)的小型魚類化石。在顯微鏡的幫助下,化石修理師通過氣動筆和剔針等工具來清理包裹在化石外部的圍巖。修理完成后,具有學術(shù)和展陳價值的化石也將分別進入實驗室與博物館。
除了近距離感受化石修理過程,觀眾們還可以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見到不少珍貴的展品。
“婦好”鸮尊 剛?cè)岵?/p>
逛完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我們再到河南博物院,了解一下這里的鎮(zhèn)院之寶“婦好”鸮(xiāo)尊。
“婦好”鸮尊,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一件鳥形銅酒器,商代晚期文物,1976年出土于殷墟婦好墓,因內(nèi)壁有銘文“婦好”二字得名。鸮尊,小耳高冠,圓眼寬喙,雙翅并攏,粗壯的雙足與下垂的寬尾構(gòu)成三點支撐,使器物顯得挺拔矯健,氣宇軒昂。
鸮,是中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tǒng)稱;尊則是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這件“婦好”鸮尊既高大威猛,又圓潤可愛,而在商代,它的形象被賦予了智慧、勇猛、威嚴的意義,被視為“戰(zhàn)神”的象征。作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之一,“婦好”鸮尊通體滿花的裝飾有蟬紋、夔紋、云雷紋等八種之多,繁縟富麗的線條和立體造型巧妙結(jié)合,顯示出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青銅制造技藝。而如今,在河南博物院,多達十幾種的“婦好”鸮尊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讓國寶走進了大家的生活中。
社會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9日 08:46:44
- 2024年12月29日 08:36:20
- 2024年12月28日 20:45:31
- 2024年12月28日 20:17:51
- 2024年12月28日 19:32:28
- 2024年12月28日 17:18:40
- 2024年12月28日 16:11:04
- 2024年12月28日 15:09:06
- 2024年12月28日 15:07:36
- 2024年12月28日 14:52:59